第六十六章 底火不足-第2/3页





    听到这儿,吴富春的脸上才又转了晴。

    忙活了一天,吴富春觉得很疲乏。他打算约几位当年一起分到中南公司、至今仍在中南技术口打拼的老同事,下班以后去公司附近的小馆子喝几杯。

    几十年过去了,当初大学刚毕业时大家结伴而去的小馆,还开着呢。公司里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面的街道,以及街道上的商户,多数没有变。

    那时候,大家喝一顿酒,一定要等发了工资,而且要几个人凑钱,才喝得起。

    现在,小馆还在那里,里面俗俗地装修过,看上去比原来干净点了,但感觉依然,尤其是卖的那老几样,焦豆腐,炸鸭肠,鱼泡粉丝,红油辣翅,还是那亲切而熟悉的味道。

    甜杆土酒,再没有比这酒的味儿更奇怪的了,一入口是苦,然后是辣,接下来是涩,再下来有一丝丝麻,最后到了嗓子眼,却又有一股淡淡的回甘。

    当年,年轻的大学生们刚到时,谁也喝不惯这酒,并极尽贬低之能事,给它取了各种难听的名字。学热加工的管它叫“炉渣酒”,学焊接的管它叫“电弧酒”,学发动机的叫它“柴油酒”,学中文的叫它“鬼见愁”。

    不过,在这里安下家的外来的年轻人,不知不觉竟然喝惯了这酒,进而喜欢上了这滋味独特的浊酒。

    以至于象吴富春这样离开这里好多年,还会对这酒魂牵梦萦,垂涎三尺呢。

    这回总算回来了,刚和老伙计们约起要凑一堆喝这甜杆土酒哩,又有任务了。

    徐刃锋打过电话,说半小时后要请吴富春给远在南美吉尔伯托的中高团队补补技术课。

    半小时之后!

    这本来是吴富春和他在这边的伙计们开喝的时间呀。

    但这个时候,哪里还能讲什么个人条件呢?人家在前方,大过节的还在万里之外奔忙,自己还有什么不能牺牲的呢。

    吴富春忙不叠应下来。

    然后给老哥儿几个打电话,挨个通知他们,说晚上自己有事,聚会改期。

    不过,让他高兴的是,有人专门过来,把一坛浑酒和几样小菜给他拿到招待所来了。

    趁着与唐志伟他们的视频开始前,吴富春用手夹着,吃了一块焦豆腐,一支红油辣翅,尝了几根炸鸭肠,最解馋的是,在茶缸里倒了小半杯甜杆土酒,一饮而尽。

    他满足地咂么着嘴,打开了视频。

    唐志伟那边是清晨,徐刃锋和殷持衷集中到他房间,准备一起听吴老爷子的“速成培训”。

    一见面,唐志伟先向吴富春道了个歉,说大晚上的还麻烦他。

    吴富春满面红光,笑意盈盈,一个劲儿地说“见外”。

    唐志伟向吴富春介绍了他们跟吉国铁路公司首次会晤的情况,特别提到了对方高管的专业背景,以及对技术的偏好。

    为准备今后数轮的谈判,唐志伟向吴富春讨教,怎样从技术角度切入,能够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优势。

    吴富春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未加思索便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他讲得深入浅出,概括精到,唐志伟他们听得入神。

    讲完概念再讲数据,按照吴富春的说法,能记住他点到的跟行业有关的一百个数据,完全可以在业内任何谈判场合应付自如。而这一百个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己方独具,那是中国2万公里高铁里程、5百万人次高铁日客运量的庞大业务支撑所形成的,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和公司能够拥有这样的数据。

    唐志伟如获至宝,大喜过望。

    双方又聊了很久。唐志伟见吴富春这边时间已经很晚了,便与他道别下线。

    唐志伟几人得了“真传”,赶紧下功夫准备,同时,积极联系铁路公司,协调新一轮的谈判。

    吴富春一觉醒来,觉得身体有些发沉。

    不过,跟唐志伟他们的交流,让他十分兴奋。直觉告诉他,这次这个项目,如果一鼓作气,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他希望自己能为这个项目的成功多出些力。

    吴富春今天白天要做的事,主要是评估CIC芯片的生产能力,这将对春节之后与BDB公司就BIC2.0芯片的谈判,有重大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