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远近亲疏-第2/3页





    与中国的特殊关系,让费尔南多能够不抱偏见地关注中国,关注中国高铁,进而能够以较为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中国的发展、中国高铁的发展。

    但他身份的特殊性,又极易被认为是偏好、偏心和偏见。

    在吉国发展恰逢新的机遇之时,政府把大力发展铁路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对现有线路进行电气化、高速化改造。

    费尔南多作为政府内阁成员,负责相关产业政策、战略规划、发展方向的制定,他力主少花钱、多办事,通过货比三家,作出最符合国家铁路产业发展的选择。

    铁路公司总裁原本与上届政府关系密切,与属于新一届政府的费尔南多部长尚处于磨合阶段,之前有几档小事已经闹出些不愉快,如今赶上事关战略发展与路径选择的大问题,心怀“富尔兰情结”的铁路公司高管,与在中国学习工作过并且娶了中国夫人的费部长,自然会有交锋。

    而中高团队,唐志伟和他的同事,则恰好站在双方交锋的点上。

    除了感到对方的不友好态度外,唐志伟还特别后悔,这次没带吴富春来,技术方面他们几个都不是强项。

    谈判开始没多会儿,对方的技术专家就主动发言,罗列了一系列技术数据,强调富国在铁路领域的技术积累和领先优势,以及吉国采用富国的铁路技术与装备,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果。

    唐志伟在回应时,避免跟对方在技术方面纠缠,而是从大处着眼:“要说技术数据,我们也有很多,但我不打算在这里赘述。说起来,尽管我们在高铁行业是后起之秀,但我们有传统技术的良好基础,有无与伦比的庞大市场,有非同寻常的消化能力。多的不说,我只想说三个事实:一,中国高铁里程超过2万公里,大于全球所有高铁国家保有量的总和。二,中国高铁每天运送的旅客达到5百万人次,这个人数与贵国的人口数量持平,这意味着,中国目前运行的高铁,每天要把贵国全体国民运送一次。三,我们能够制造所有在铁轨上运行的车辆,是全系车型,包括富国公司及其它同行业企业能造的任何车型,我们都能够制造,也就是说,富国能造的所有车型,我们能造,它不能造的,我还能造。在这个行业当中,具备这个能力的,我们独此一家。”

    殷持衷收集到了富国和吉国若干年来因铁路装备故障而引起事故的资料。

    他先列举了吉国的一串案例,这些案例都有事故报告和调查结果,结论清楚,说服力强。

    说完吉国的案例后,他还想趁热打铁,把手里有关富国国内发生事故的情况一并说了,被唐志伟拦下。

    “在双方会谈的场合,说第三方的不是,给人的感觉不好,这不应该是咱们的作派。这些东西,不说也罢。”唐志伟轻声劝道。

    殷持衷点头答应,收住话头。

    这时,总裁慢条斯理地开口了:“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你们的制造的产品,也曾有重大事故吧?比如,去年在西非科利亚发生的那起伤亡数百人的事故,就有你们的客车车辆吧?”

    徐刃锋接起他的话:“总裁先生,刚才殷先生所列的案例,无一例外都是有明确结论,并且得到各方认可的。而科利亚列车颠覆事故,直到今天还没有公布调查结果,您拿这个例子说事,显然不能说明问题,也有失公允。”

    总裁听了,略显不自在。

    唐志伟轻轻扫了徐刃锋一眼,然后把目光转向总裁,真诚地注视着他,说:“总裁先生,尽管我们的产品出口和对外合作的历史并不算很长,但目前也算是客户满天下了。我恳切地希望,您和您的同事能够到我们在全球的客户那里了解我们,了解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希望您和您的同事能够到中国走走看看,看看2万多公里高速铁路的运行,看看我们的高铁企业是什么样子的,看看中国高铁是怎么造出来的。相信看过这一切以后,您一定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您一定会对我们中高集团,对中国的企业,有全新的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