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忙里偷闲-第2/3页





    朱利安又吃了一惊。

    “这也太快了吧!绝对出乎我的意料。不过,我现在可没法用手机给你转钱,一会儿给你付现金吧。我有人民币。”朱利安接过盒子,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尹靓说。

    下午的谈判,气氛融洽了许多。

    当然,气氛融洽,并不代表对方会轻易妥协。

    于是,又是一下午的马拉松式谈判,却依然无果。

    唐志伟提议,晚上一起去著名的南锣鼓巷转转。

    朱利安附和说好,他就怕晚上再安排喝酒吃饭,受不了。

    “现在我们的接待简化多了,也尽可能不喝酒。这样特别好,能够省出许多时间,还有利于健康。”唐志伟道。

    “要不咱们骑共享单车去?”常鸣提议。

    朱利安他们都赞同。

    于是一人一辆,向南锣鼓巷方向骑去。

    常鸣热心地介绍共享单车的好处,朱利安看着路边铺天盖地停着的共享单车,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我的概念中,共享的东西应当已经有的,可能一时用不着,拿出来给大家用,这才是共享的概念。我看,你们好像新造了大量的自行车,投放到街头,这个从本质上说,并不是共享的理念。这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从老外嘴里突然听到说出共享单车的不是,常鸣心里有些不大舒服。

    唐志伟听明白了,他接过话头:“朱利安的意思就是,共享的初衷,其实是充分利用既有资源,至少不要有过多的增量。他说的确实也有道理,听说现在自行车厂全在全力生产,貌似搞得挺红火,其实几年下来一看,全是浪费。”

    朱利安点头称是:“你们现在的共享单车,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而是租赁,只是用了比较高效便捷的方式而已。”

    “那我们的共享汽车呢?”吴富春也感了兴趣,他快蹬几下,赶上朱利安。

    “因为你们处于业务初创阶段,我还不好判断。但如果还是走共享单车的模式,那依然是一种租赁,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你比如说,爱彼迎(airbnb)的模式,就是共享,因为它没有新盖房子,而是把现成的房子作为资源来共享。当然,移动交通工具有它的特殊性,跟房子并不太一样,里面的规律我们还可以探讨。但不管怎么说,在已有资源已经相当充分的情况下,再大量增加资源,我个人认为是不明智,不理性,也是不经济的。”

    吴富春边骑边说:“那照你这样说来,我们的共享汽车模式还真得重新考虑了。”

    唐志伟点头赞同:“北京现有机动车600万辆,因为不是采用共享模式,实际利用率很低。你看咱们好多同事就是,只是每天上下班用,别的时间放着不说,还得占用停车场。这个浪费很大。原来咱们测算,如果能够充分共享起来,北京这么大的城市,只要100—300万辆就足够了,而且会减少大量的停车位。按朱利安的说法,咱们如果能把这600万辆中的一部分,变成共享汽车,那么体现的才是共享的概念。否则,新增300万辆共享汽车,车再好,再环保,原来的那600辆怎么办,总不能让它们全部报废吧?这确实是个问题。”

    “唐,我不是想泼你们冷水,商业模式的创新确实非常好,但企业来说,特别是有技术含量的企业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事,比如,技术的研发和积累。企业如果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总有一天会变成非常被动。”朱利安诚恳地说。

    唐志伟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半开玩笑地说:“好啊,朱利安,你可真够精明的,连休闲娱乐时也不忘当说客,还想把我们往你的思路上引。”

    他这一席话,说得朱利安有些愣了,一时不知如何应答。常鸣看出点端倪,替唐志伟作说明:“我们唐总的意思是,你在通过巧妙的方式,告诉我们,你们研发芯片有多么不容易,好让我们再上谈判桌的时候,能够替你们考虑。”

    他一解释,朱利安有点明白了,他也笑了:“不不不,唐,你还是误会我了。我刚才说那番话时,绝对没有暗示什么意思。我说的是我们做企业的基本理念,你对我说的,可以持保留态度,但我向你保证,我所说的这些,的确是我们一直在奉行的理念。做企业,搞技术,就怕浮躁。沉下心来做事,可能短时间看不出什么效果,但只要你做了,最终一定会受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