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甜蜜麻烦-第2/3页





    究竟该怎么做,他并不知道。这个麻烦对他来说,可一点都不甜蜜。

    来说说苏星儿的“甜蜜的麻烦”吧。

    她到学校的头一天,就发觉自己被一双眼睛盯上了。

    那是一张棱角分明的亚洲人的面孔,浓眉,大眼,头发微曲,肤色稍深。

    起初,苏星儿以为他是东南亚人,他主动过来作自我介绍,才知来自南美。再深聊又知,他竟然是多年前和家人一起,从大陆移民过去的。

    他的名字叫,胡安。

    上课的班人不多,胡安和苏星儿是仅有的两张亚洲面孔。

    “在大陆,你家是南方人吧?”苏星儿问他。

    “我出生在北方,和我妈妈是从北京离开的。”胡安说得普通话还算标准,但还是带种比较奇怪的口音。也许那是南美华人特有的口音?

    “你的外貌挺像咱们那边南方人的,而且南方人出国移民的更多些。”苏星儿出身江南,她嘴里的南方人,是指更南边的两广、福建那一带。

    “哈哈,是说我的肤色深吧?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我会变白的。其实,我在中国,出生的城市挺靠北的,比北京还北呢。不过我出国以后,就再没有回去过了。”

    胡安身材中等,肌肉强健。有天课间时,他拿出两根双截棍,在草地上耍,不想惊动了学校保安,几名保安拿着枪和警棍围上来,责令他把双截棍交出来。

    胡安显然被吓着了,眼神惊恐,面色惨白,与他刚刚威风凛凛舞棍的风采,判若两人。

    苏星儿觉得很奇怪:他们这儿不禁枪,学生可以带着枪来上课,让中国人觉得实在难以理解,也觉得挺吓人,反过来,他们却把中国人平常健身用的双截棍当成“危险品”。

    这个逻辑,令人太不可思议了。

    后来课间,胡安就只练一些徒手的武术动作。身材匀称的他,打起拳来相当漂亮。

    上了一段时间课,苏星儿发现,课下语言表达自然的胡安,在课堂上的表现却非常奇怪,一到交流发言的时候,就紧张得词不达意。又是一个“判若两人”。

    苏星儿读本科时学过心理学,知道他这是一种心理疾患。

    见他在课堂上的那种痛苦,苏星儿决定帮他。

    苏星儿要用的方法,无非场景回忆、心理辅导、环境脱敏这几样。

    凡心理疾患,一般都有导致问题的心理创伤。

    场景回忆,就是回想当年造成心理创伤的场景,找出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心理辅导,则是针对异常的心理生理反应,通过理性的分析,引导患者用理智控制思维,进而调节心理生理反应,形成正常的思维逻辑。

    环境脱敏,是通过循序渐进地创造让患者不断适应的环境,使患者对环境的异常反应逐渐改善,进而恢复正常。

    比如,胡安跟一个人聊天时,完全没有任何心理障碍。跟两三个人说话,也还可以。但人稍一多,就会出现状况。而且周围的人越多,他的不良反应越强烈。

    环境脱敏就是不断创造三个人、五个人,八个人、十个人……的环境,让他在逐步增多人数的环境中,从不适应到适应,直到感觉舒适,再继续增加人数。

    他对场景回忆非常抵触,进行了几次,都不顺利。苏星儿暂时放弃了这方面的尝试。

    对于心理辅导,他很感兴趣,各种辅导练习,他做起来乐此不疲。

    还有比较麻烦的是环境脱敏,苏星儿很难找到合适的稳步增加的环境人数,来做系统脱敏训练。而胡安选的那些课,一会儿人多,一会儿人少,没有规律性,反而不适合做系统脱敏训练。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脱敏训练做不了,胡安的状态也就时好时差,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而在这个治疗过程中,苏星儿发现,胡安产生了对自己的强烈依赖。

    他要上的课,只要没有苏星儿在场,他就会感到极度不安,以至于无法正常上下去。

    他参加的活动,也都要请苏星儿陪他一起去。

    自从开始给胡安进行心理治疗,苏星儿的喜怒哀乐就被拴在了他的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