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师爷?



    “好小子,胆子不小啊!”那贼头子一声暴喝之后,四周的贼人立即拔刀指着宁方远。

    看到这样的场景,宁方远心中戈登一下,心想着:这下完了!

    谁知那贼头子又说道:“把你们的刀都收起来,这样有趣的小子,我可是很久没见过了。”

    那贼头子的眼中冒着光,语气中凸显着浓浓的兴奋感。

    宁方远心中变得更加不安。

    “你留下吧,给我当个师爷,为我出谋划策,咱们这虎头山正缺个读书人!”

    这一刻,远哥儿有很强烈的拒绝感,他很想出口说不,但是最后那一点点的理智告诉他,他不能说。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去京城,但,必须得先活下来!

    嘴上嗫嚅了几下,拒绝的话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最终他点了头。权宜之计而已,今后伺机在逃脱。

    宁方远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一点头,会让那些个山贼如此高兴,他们兴奋的像是又一次打退了来围剿的官军。

    这座山,叫虎头山。地势险恶,三面悬崖,唯一的一条上山的路也是险恶不已,而且这贼头子让手底下的人在上山最险要的地方,修了座并不高的城墙样的防御设施。

    虽然低矮,但因为地势的缘故,就是这座墙,让数次来围剿的官军铩羽而归。

    贼头子的真名没有人知道,大家都叫他老虎,或者虎老大。

    附近也是有好几个贼窝,但都比虎头山成立的晚,虎头山是最早落草的贼人。

    四周的好几个,都是最近几年才有,因为前些年,新皇还小。几个辅佐的大臣也都是心怀叵测,再加上北方、西北地区的外患。大风一时间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不过,两年前北方的胡人和大风签了些协约,其实就是大风给这胡人上贡,以暂时阻止胡人的侵略。西北那边大风则是坚定的抵抗。

    正是因为这几年的外忧,才让这些个山贼不断壮大。

    夜晚降临,因为今天的收获颇丰,所以虎头山开了庆功宴。

    宁方远作为新进的师爷当然是要参加的。

    京城那边,也有了新的消息传了进去,是北边的。

    虽说北边有了协约,但是胡人还是会骚扰边境。

    今个又是北边那边有一个小村落被胡人的铁蹄踏碎了,还有一小队边兵,被胡人带走了头颅。

    那些个边兵,是为了护那村子,与胡人交锋,胡人人多势众。最终还是全部死在胡人铁蹄之下。

    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因为这件‘小事’,朝中的几个大臣此时都聚在了小皇帝的书房里面。

    “皇上,我认为那些个边兵不停命令,私自与胡人交战,影响三年前的协约,我建议诛了几人的三族,给胡人一个交代。”

    说话的人叫严庆嵩,是先皇留下的辅佐大臣之一,也是首辅,当朝宰相。

    还有两个辅佐大臣分别是大司马昆和,太尉秦斯。

    三人平常在朝会上都是明争暗斗的,一件少有一致,所以小皇帝在夹缝之中稍稍能够喘息。

    不过这一次,似乎三个大臣都站在了一起,出了秦斯出来说两句,可是坤和与那严明嵩一反对,秦斯也就闭上了嘴。

    乾康分明知道,那几个边军忠于大风,守护边民,守护大风,理应赏赐。

    可此时,非常时期,国家积弱。他乾康又无任何实权。

    “皇上,此时不是心软的时候,只有安抚了胡人,我们才能全心去对付西北那边,否则咱们腹背受敌,大风危啊!”

    昆和神情悲伤,语调悲亢“再说,如不严惩那敢于对抗胡人那几人,岂不是纵容?一旦胡人再一次大举进军,到时候死的可不是一个村子,两个村子的事啊,咱们大风两万万人都会陷入水火!”

    乾康心中明知这只是昆和的说辞,可他无法反驳。

    “按严相说的办就行了,我还小,很多事情还看不透彻,总是意气用事,得亏有几位大臣辅佐。”说着乾康起身,微微躬身行了礼。

    三位大臣忙说惶恐,可是严相神情中却毫无惶恐之色,生生受了天子这一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