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和尚



    大风帝国,乾康五年,这一年有一个年纪大约在十七岁左右的书生开始从青山村出发,去往大风帝国的京城,参加乾康六年的科举考试。

    因为小村子距离京城太远,所以他必须提前出发。

    大清早,带了些许的干粮,名叫宁方远的书生走出了自己居住了十几年的院落。

    青山村的村口有一家小小的茶铺子,铺子里面的茶都是青山村背后的大青山产出的。

    小茶铺子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但是油盐酱醋也是足够的。

    对于这间茶铺子,宁方远还是熟悉的,里面有一个比他小一岁的姑娘,叫风若若。

    因为比他小,所以一起玩耍的时候,也常称宁方远为远哥儿。

    村里倒是还有些个小子,与宁方远一般大,可若若不喜欢与那些个野孩子玩,她就喜欢远哥儿的文文的样子。

    比起村子里其他的小子,宁方远看起来瘦瘦高高的,平时也喜欢穿一身长长的打着补丁的袍子,颇有书生的模样。

    其实,宁方远家里没有几本书,方远的父亲是个童生,自小也念过书,但学问总体来说是不高的。

    宁方远的乡试,县试等等地方上的考试,都不是非常理想,至少没有达到状元那个境界,不过也算是有了去京城参加科举的资格。

    这一点,就足以让方远的老爹羡慕和喜悦了。

    虽是童生,可因为自持有功名,方远的父亲从不下地劳动,也使得家里的日子越过越拮据。

    到了宁方远要出门的时候,也只能让他多带几张大饼子,食物肯定是不够宁方远到京城的。

    好在四里八乡的也有人烧冷灶,送了些盘缠,勉强可以到京城。

    到了村口,宁方远踌躇了一阵,还是从口袋里面摸出了两个铜板子,总是得和姑娘到个别的。

    若若给她的远哥上了一碗茶水。

    “远哥,听说你要去京城了?”风若若大大的,水灵灵的眼睛,盯着宁方远看个不停,似是她的远哥的脸上有花。

    “是的,这就走了。”宁方远喝了口水,并没有去和若若对视。

    夏天,天还热,知了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叫着。

    “远吗?”

    显然风若若早就猜出了,宁方远要走,可当远哥说出来的时候,若若还是有些悲伤。

    “挺远的,顺利的话,可能要走上八九个月。”

    宁方远在心中默默的估算了一下。

    “那么远,那....那你还回来吗?”风若若吞吞吐吐的,终于还是问了出来。

    “该是会回来的。”宁方远肯定着。

    他不知道,后来,他食言了。

    “那,若若在这里等远哥回来。”

    不是询问,而是肯定的询问的语气,而是肯定!

    “其实...其实...好的吧。”

    拒绝的话,宁方远没有说出来。他的内心里面还是愿意的,但是父亲说好男儿志在四方。

    两个人在这里好好的说了一阵子话,宁方远看了看天,阳光很好,他要继续走了。

    姑娘的眼中流露出了不舍。

    “一路平安。”若若祝福着。

    挎起了行李,宁方远要真的出发了。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这真的要出门远行,宁方远心中还是怯怯的。

    前路未知,不知道明天是个什么光景,心中总是会多少有些没底。

    出村的路不断往外延着,路上很多风景宁方远也都还熟悉,虽然儿时大多数的时间总是被父亲按在家里读那几套书,可也是有些时间可以出来玩耍的。

    那些记忆里面总是有一个熟悉的人儿,扎着两个小辫子跟在自己身后,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想法,单纯的就是在一起玩耍。

    后来,渐渐长大了,宁方远发现那姑娘的小脸蛋儿容易红了。

    女孩子总是先于男孩成熟一点,若若虽然小宁方远一岁,但懂事比宁方远要早一些。

    后来,远哥儿的父亲逼他读书的紧了。若若也要帮着家里做事情。所以两个人一起玩的机会不多。

    但每一次能在一起玩,总是会很开心。

    风若若的名字还是宁方远教着写的,他还记得当初教的时候,手把手的教着,风若若脸蛋儿总是会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