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所谓妇容



    人类一直把女人的外在容貌,作为一个美人评价的焦点。

    但是过去的封建社会实不竟然。

    儒家对妇女的容貌修饰,有特殊的标准,孔子主张重德轻色,要丈夫对妻子“贤贤易色“,就是看中妻妇的品德代替重视美色;而对妇女容仪的要求是重质朴去修饰,而“冶容”近乎“诲淫”(刻意修饰打扮等于引诱男人性情之欲)。

    满清后宫对“诲淫”是很严办的,而且满清皇宫里的女子,多是贵族的政治婚姻事实,后妃是论品行,不论长相。满清的嫔妃是历朝最难看的......

    因此,所有宫女是不允许浓妆艳抹,故意矫揉做作魅惑皇上的,否则,大板击臀,庭下受杖就是必须了。

    这里的庭,是指后宫的女子都在嫔妃主子住着的,主殿大厅一边的侧室,侧室外有回廊走道,这是下雨进出时,能方便走道的一种大宅院格局。

    犯了错的宫女和太监,就在廊道下的滴水屋檐下挨打。

    这里有廊道的回廊,就趴在走廊两边的,平时可以当长板凳坐的木架上面,露着臀去挨板子......(原文见满清《宫女回忆录》)

    所以很多人不懂庭杖的意义为何。皇帝的庭杖是殴打大臣的。

    后宫的责打,仅仅限于不懂规矩,不听话的,事实严重越轨的“下人”。宫女挨打不许哭叫,太监挨打还要喊:奴才知错。

    平时出现小错,事实是处罚做点杂物事,罚点薪俸就完了。

    慈禧对珍妃主子的责打还仅仅是道听同说。

    对于珍妃卖官一事,出门在京城闹市区抛头露面,还公开穿西方洋女人衣装一事,她当时是交给内务府查办的,还是当时在慈宁宫用的私刑,这个无法考证。

    内庭的司药局仅仅只是记载,珍主子哪里来人领了疏散肌理的药,这是杖刑后的人才使用的药量,也不知道当时系谁挨打了。

    但是从她一生恪守“祖制”来论,即使对珍妃处以杖责,也是有了事实和结果,内廷官吏也一边静默的观刑,她才可以“家法处置”。

    电影里面体现的皇室家法不是真实的内容。

    事实就是,珍妃宫里的宫女和太监,后来都是按照大清律令全部处决了,当时是杖毙。内外人数不下八十多人,整个事情,事后牵扯了几十人也被杖责后驱赶出宫,毕竟是皇后主子的属下,人少不了那里去。

    皇室是有真正的王法约束再先的,皇室女子被褫夺封号此后,才能实施体罚和其它论罪。

    何况婉容是妃子,另有皇后自己在执掌后宫赏罚之事。

    珍妃就是触犯了女人不得涉政,后宫女子不得公开露面于市集,她还在街头驾着相机拍照回来给各宫的妃嫔去看。穿着公主裙在皇城内外骑自行车......

    她的作为就是在严重的挑战三从四德。

    她的死和一群下人的死,都是封建王朝对女子的一种血腥冷酷的压迫事实体现。

    在我们电影电视看来,这些个过程都没有。是为了节省影片长度之必须么?

    郑玄对妇容的要求是“婉娩”,就是温顺柔和的神态表情。

    班昭认为妇容不是指颜色美丽,而是日常生活中做到: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

    也就是做到勤于洒扫,服饰整洁、按时沐浴、讲究生理卫生就符合妇容标准了。

    蓝鼎元对妇容的要求,侧重不同场合的实用性。

    妇容是做到,贵端庄敬一,婉娩因时。

    又细分为“事亲“、“敬夫“之容要柔顺恭敬,有妊(怀孕)之容要端庄,居丧之容要悲哀有节,避乱之容要镇定自若,不失容度,必要时需义无反顾死烈殉节等等具体规定。

    这里并没有讲究华服珠冠的玩意之列。

    所以皇室的嫔妃生活事实都很简朴,除非祭祀大典出行时才有一时的奢华服饰。

    《甄》剧照中,一群锦衣华服,头戴珠冠的女子,这是在皇室里极为罕见的。

    祭祀大典都不可能带这样凭多的后妃出宫。遑论这种程度的仪仗队。

    妇学四德中的“妇功“就是指妇女从事的劳动与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