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战乱迭起-第2/2页





    成吉思汗的兄弟,帖木哥斡赤斤的后裔乃颜、纠集了合撤儿的后王势都儿、合赤温的后裔哈丹于至元二十四年叛乱。

    元世祖忽必烈当时亲征,击败叛军,俘获乃颜,立即处死。

    势都儿、哈丹先后投降。

    后来哈丹再叛,战败后逃窜入高丽,至元二十八年兵败自杀。

    元世祖忽必烈平定北面叛王之后,在叛王封地内设置了万户府,在东北设置行省,进行行政管辖等措施,来削弱当时藩王的权力。

    虽然,成吉思汗的四兄弟的家族,此后仍旧承袭封王,但地位和领地情况,已经大不如前,事实要受到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的节制。

    “伊利汗国”被一些人拿来与钦察汗国、大汗汗国(元)、察合台汗国,并称为忽必烈时代的“四大汗国”。

    这个汗国其实并非是成吉思汗曾经西部攻略后分封的。

    1253年,蒙哥汗从各支贵族中抽调兵力西征波斯、阿拉伯地区,当时遣其弟旭烈兀领导这支军队,当时并没有将其地授与旭烈兀。

    蒙哥汗死后,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位,忽必烈为了取得旭烈兀的支持,便将阿母河以西的波斯、阿拉伯等地区授其作主,让他代为管辖,于是此刻的伊利汗国便成立了。

    所以,伊利汗国可以说是由宗王镇戍逐渐演变而来的一个属地。

    此刻我救了拖雷,也保住了丘处机的老命。

    在看着窝阔台有什么作为的同时,我也是在谋划着西部攻略的事情。

    这个国家如何打?如何治理?因为此前的一系列分封治理的形式,它毕竟不科学,也不利于后期的行政监督。

    千户制度只是纵容了蒙古贵族的个自尊大的局面。

    并没有使得整个蒙古帝国是一个完整的,规范统一治理,文化贸易体系完善的国家。

    相反此后出现的是几个儿子相互争夺汗位,诸王相互兼并领地。

    这不仅仅不是和平的,统一蒙古帝国的写照,事实还是灾难和战争的诱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