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第 234 章-第2/2页





    要知道,那种裙子,一条,其实差不多就是一套了,裙子里面的被叫做帕尼埃的侧箍看似朴素而且还能够反复使用,可是里面却用到了鲸须,因为那样才足够轻,不至于让女士们扛不动,又足够坚韧,能够撑得起曼图亚那向两侧展开、甚至个别款式的几乎跟女士的身体呈九十度直角向两侧展开又垂直于地面的裙摆。

    这种使用了鲸须的衬裙,可想而知,它看似普通的外表之下,实际上是多么的昂贵、奢侈!而且王后的裙子上,少不了珍珠、宝石和繁复的刺绣作为装饰。当时的天然珍珠和天然宝石的价格且不说,就是那些繁复的刺绣,每一平方英寸,就要花掉一个熟练的女工,一个星期的时间。

    可以想象,为什么后来很多人都觉得当时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值得同情的可是当时的人民又为何觉得她穷奢极欲得让人无法承受。

    但是李嫣不同,唐人们的襦裙就更加不同了。比方说,一条大红的上襦配渐变色的烟霞灰长裙,这一次我配了大红的上襦,下一次可以用翠绿的上襦,再下一次,可以用碧绿的。反正这条裙子的主基调就是湖光烟雨,那么,上襦的颜色和花纹就是季节,从代表花木吐翠的新春的新绿,到桃花盛开的粉红,再到姹紫嫣红春意闹的大红大紫,再到盛夏浓绿,乃至是秋天的金黄,甚至是表现大海和蓝天的湖绿、湖蓝、海蓝、天蓝,都可以。

    上襦的颜色改变了,那么,披帛的颜色和花纹是不是也能够跟着改变呢?

    披帛也改变了,那半臂呢?外面的大袖衫呢?

    唐人先进又复杂的织染工艺,让很多布料在精致华美、绚丽夺目的同时,也让它们的价格不至于那么令人难以接受,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的女性,只要舍得,每个季节给自己做两身,真的没有问题,就是缂丝的布料实在稀有,可是糖果色,或者是马卡龙色,一样能搭配出令人惊艳的效果。

    而且这些配件根本就不是只穿一次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应季的时候一个月要穿上四五次,一年要穿二三十次。很多配饰第二年还会翻出来,有的几年后还会上李嫣的身,再加上发型和首饰的调整,每一次,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唐式襦裙的易于搭配、容易出效果,大公报尽心尽力的报道,引领了新帝国的新时尚。

    李嫣用这种方式,把节俭和王室必须的时尚、精致、优雅、华贵结合在了一起。更别说,大公报上每年都会公布她的置装费,连首饰带衣服配饰再到化妆品,每年大约是两百万牡丹币。当然,这里面,珠宝是大头。

    对比宣徽府每年好几个亿的营业额,还有每年清偿的近一个亿的债务,对于人民来说,女王每年才两百万牡丹币的置装费,真的是太简朴了。几乎举国的人民都认为,女王喜欢珠宝,这种小小的爱好,真的不算什么。毕竟,她用来购置珠宝的,是自己的钱。

    甚至当时的珠宝商人在报纸上的公开广告词就是:女人,就应该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珠宝。

    除了珠宝之外,女王的头上也不会缺少时鲜的鲜花作为装饰,甚至大公报的记者曾经报道过一次,女王即将迈出她的专列的时候,发现她头上的蔷薇花竟然不那么娇艳、充满生机了,她怎么做的呢?直接从专列的桌子上的花瓶里面,取了一支合意的玫瑰,剪了刺,修了长度,然后让丈夫帮自己簪上。

    《唐国大公报时尚版》还教会了女人们如何去梳各种精美的发型,因为不用假发,自然就用不上面粉为主要材料的发粉,同时,因为以桂花油为主的东方头油大多数一瓶只要一个牡丹币而且最起码也能用半个月的情况下,使得再苛刻的评论家们也说不出话来。

    李嫣就是用这种方式,在不干涉政事堂和左右议事厅的正常政务的情况下,经营着自己的形象、引导着她的人民,让君主制再度深入民心。

    她在位的时代,被称为黄金时代。

    国家物质丰裕、人民生活富裕,甚至国家还通过徭役相关条款间接地规定了最低工资,保证了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使得无政府主义在唐国根本就没有发展的空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