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 69 章-第2/3页





    枢密院八位参知军事之一,修者李延年第一个提出的反对:“殿下!这桨轮船乃是将作监心血所在,怎可轻易让与外人!臣不同意!”

    不想对面政事堂的官员还没有开口,同样是枢密院的八位参知军事之一的玄甲苍云宋知秋就已经开口了:“虽然桨轮船现在能够力压各国船只,但是,它的缺点实在是太明显了。第一,为了在战时迅速把速度提上来,船就不能造得很大,如今的大小已然是极限。而船不够大,直接结果就是装载不够,因此船员的数量也会受到制约。而船员的数量受到制约,也会影响到船只的战斗力。简而言之,就是把这项技术割让给诸国,一旦发生了战争,这些船只不但不大不说,还需要大量的船员在下面的船舱里面踩踏桨轮,只为了那一点点速度。而他们的士兵又不像我们,打小就打熬过来的。”

    对面政事堂的四位参知政事之一儒者赵仲邕道:“将军的意思是,这项技术就是给了他们,也不可能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反而会对他们的战斗力产生制约。是这样吗?”

    “是的。赵大人。”

    内廷女史李玉贞插嘴道:“诸位大人,下官以为,把这样的技术交给对方,还能够让对方在技术发展上走入歧途,从而为我们自己的发展赢得时间。”

    房间里面诸多的官员立刻开始的交头接耳。

    同样是政事堂的参知政事之一,舞姬杜丽娘道:“诸位大人,下官认为,把桨轮船的技术让给这些国家的前提条件必须是,我们手里有替代的技术。固然,这项技术分享给诸国之后,会因为诸国的士兵的身体素质使得诸国在刚开始的时候落后我们一层。但是,这不是绝对的优势。各国不乏聪明人,就跟这法兰西而言,他们就不缺人才。若是有人改进了这项技术,那吃亏的人就是我们了。还请诸位三思。”

    无论是政事堂还是枢密院的四巨头都没有开口,但是,他们显然在认真地听着这些下属们的讨论。

    参知军事天策府皇甫峰道:“诸位大人,末将以为,在决定把桨轮船技术让给别人之前,最先需要考虑清楚的,是未来的战争形势为如何发展。目前来说,桨轮船的局限不小,首先,它无法造得更大,因为那样一来,那桨轮将很难运转,就是转起来了,损耗也会成倍的增加,根本就无法坚持到战争之后。”

    李嫣和政事堂、枢密院的四巨头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裴炎甚至还道:“将军请继续。”

    “是,大人。公主殿下,末将以为,日后的战争将不是一艘两艘的战船独立行动,而是成群结队的战船一起对敌人采取以多对少、以强对弱的毁灭性打击。因此,在未来,海战应该是大型战舰承担起指挥和临时补给的平台,周围跟着大量的小型战船冲着护卫。小型战船,就是我们的桨轮船这种,速度可以提高得很快。”

    参知军事解烦军唐定山道:“不,不对。诸位大人,末将以为,未来的战争形势,应该以大船加|火|炮为主。我们已经试过了,在路上,这些火|器的射程全部都在三百丈开外,其中过半在四百丈外。诸位,我们以后面临的不仅仅是海战,还有陆地战。”

    “唐将军,就是你们解烦军的弓|弩|也不行吗?”

    “诸位大人,弓|弩|的关键部位用的是有弹力的特殊钢铁,这种钢铁是有极限的。若是强行增加射程,只会让千机匣报废得更快。而千机匣的要紧部件更换起来并不容易。若是在战场上停下来更换,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命送到了对面的火|器之下。”

    李嫣道:“唐将军,你说的,大船加大|炮,可行?”

    唐定山道:“殿下。末将已经调查过了,欧罗巴诸国,现有的船上的火炮要比他们军伍之中的要短一点。究其原因,是因为后坐力。”

    “跟弓|弩|一样?”

    “是的,殿下。臣以为,就跟弓|弩的发展一样,现在的火炮,它的炮弹是圆的,以后未必不会有尖的。有了尖的炮弹,要破开船舷绰绰有余……”

    “等一下,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臣说,臣以为,就跟弓|弩的发展一样,现象的火炮,他的炮弹是圆的,以后未必不会有尖的。有了尖的炮弹,要破开船舷绰绰有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