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来人-第2/3页





    李掌柜道,“我前日回到武乐,见到了姑娘的信,又在城里打听了一番,这才知道姑娘家里出的事情。今日便匆匆赶来,向姑娘告罪了。”

    顾音道,“听说铺子关了两三个月,可是小......”觉得不妥,又改口道,“可是穆将军有什么事情?”

    李掌柜听顾音言中有关切之意,又见她神色,与印象里去年见过的冷淡小姑娘大有不同,略有些诧异,回道,“姑娘不必担忧,将军现下很好。”递上一封书信,又示意身旁的伙计拿过来一个单子,呈给顾音,说道,“这里是将军托我送过来的节礼,姑娘请看。”

    顾音扫了眼单子,递给冬儿,把信拿在手中,却没有拆开,眉心微蹙,问道,“掌柜可否告知,穆将军那,究竟有什么事?”

    李掌柜心里颇有些欣慰,也不枉将军这么多年一直看顾,倒是很配合的都回答了。

    原来穆景今年初被调往东南水军协助,受了些伤。李掌柜因为出身海边,曾在水军中任过职,听闻此事,便自告奋勇去协助。铺子本来排了个伙计驻守,但那伙计家里前段时间出事,便回去了。所以顾音送信的时候,便没有收到。

    顾音闻言一惊,忙问道,“穆将军受伤了?伤在哪里?严不严重?”

    李掌柜忙道,“姑娘放心,只是小伤。将军伤在左肩,但是早已经好啦。您看将军写的信。”

    顾音走到椅子边坐下,拆开信。

    薄薄的一张纸,简单的写了数语,字迹俊逸挺拔,力透纸背。信中并没提他自己的事情,只是嘱咐顾音有什么事情要往铺子里送信,又说从海上找到了些珍稀之物,让李掌柜带给顾音赏玩。

    顾音把信来回看了几遍,愧疚之心又起。以前不注意的事情,现在看上去都是如此的明显。自己这几年,真是辜负了小舅舅的关心。

    之前她对小舅舅没有什么印象,即使这几年来小舅舅赶到西南来看过自己两次。

    继母见故人上门,总要挤兑几句。自己听着继母的吩咐,也是冷淡以待。小舅舅大概是失望而归了吧。

    但小舅舅为什么不愿意告诉自己的身份,只说是安王府的侍卫?

    在梦里,顾音倒是清楚的,小舅舅并不是安王的儿子,而是安王收养的义子。小舅舅穆景的父亲,是安王府的副将,为了救安王而牺牲,安王便收养了其作为义子。安王和安王妃素来待其亲厚,如果不是后来听人提起,顾音都不知道其中旧事。

    她摇摇头,幼时记忆同梦中景象混到了一处。

    大概,小舅舅也和自己一样,从来都没有从往事中走出来,所以不愿称自己的身份吧,也许是愧疚自己不能挽救,也许是想放下过去。

    顾音想起前年中秋的时候,小舅舅来见过自己一面,风尘仆仆的大概是从边关赶回来,连续的赶路,两眼血丝,见她前大概稍微整理了下面容,仍然是胡子拉杂。他眼睛发亮,但是见到自己陌生而又退避的样子时,又黯淡了下来,交给冬儿一些银票,还送了几件首饰,然后又匆匆走了。

    她静默片刻,抬头问李掌柜,“掌柜以前也是从战场退下来的吧,你跟了穆将军多久了?”

    李掌柜答道,“我从军十年,在将军手下做事。后来右臂废了,不能再拉弓射箭,蒙将军不弃,留下来帮他做些杂事,后来就派到这武乐,听姑娘的号令。”

    顾音点点头,又细细问了些其他,然后入内写了封信,封好托其转交给小舅舅。

    李掌柜又问起有没有需要帮手的事情,顾音便托他找几个护卫,道自己会在别院长住一段时间。李掌柜应了,隔两日,便带着四个人过来,其中有两个也是从战场退下来的,虽有些伤病,寻常家中的护卫都不是他们的对手。顾音再三谢过。

    *

    大雨将至。

    这武乐以及附近几地,皆是如此,夏日的暴雨一向突如其来,持续几天。早上还是晴空万里,倏尔之间,便乌云沉沉了。

    一行人清早出了武乐,沿官道上往西继续前行。两辆马车,另有三匹马随行。

    许元靠近马车,问道,“师父,看上去快下雨了,我们找个地方避一避吧!刚从武乐出来的时候还是晴空万里,谁知道这会就乌云密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