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众星捧月,慕苏才!



    文妃觉得苏学士有些累了,忙提议道:“哦,佛印大哥,让苏学士歇一会儿,请您讲一个有关他品茶用茶方面的故事,好吗?”

    “连讲几个故事,早已唇舌干燥了,好吧。东坡爱茶,可谓之茶学方面的专家,他深知喝茶的种种益处,也常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描述茶之解困、提神、解腻、益牙等方面的功效,各位,朝中之人,你们还不知道吧,民间早就流传了一则他用茶治好文彦博痢疾,维护大宋体面的故事。”

    “好像有这事。”苏轼乐呵呵地说。

    “什么,茶能治病?那么,驻扎在皇宫里的十几个太医,又将去干什么?岂不是夺人家的饭碗?”八姐感叹道。

    文妃想起自己在游历途中偶尔“夺人家饭碗”之事,不禁掩嘴轻笑。

    “文妃妹妹笑什么?”佛印不解。

    “我想呀,大凡卓异之辈,都会抢人家的饭碗呢。”

    众人会意地大笑起来。

    “老衲记得有一年,北宋皇帝过生日,辽国特派使臣前来祝贺,东坡爱弟受皇命所托前往陪同。特使提出要夜访曾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老臣文彦博,苏轼欣然陪同前往。

    当他们一行到达太师府的时候,文彦博却面带难色地把苏东坡叫到了一边,悄声说道:近日老夫患了痢疾,一天要上十多趟雪隐,只怕在饮宴中有失体统。东坡听后,微微一笑,镇定自若地言道:潞公尽管以茶代酒,我带有太皇太后赏我的龙团,你放心到堂前陪客吧!宴会之上,文老以茶代酒招待特使,宾主畅饮甚欢。而整个宴会始终,文彦博始终端坐,没有一次去上雪隐,其端庄的仪礼完全维护了大宋朝廷的颜面。﹙注:雪隐,指当今的洗手间。﹚

    国事结束后,文彦博心中迷惑不解,急急问道:苏轼,老夫只是感觉今夜茶叶特别芳香可口,不知道为什么三五杯下肚之后肠胃疾病得以好转?苏轼笑着回答说:那日潞公所饮并非龙团,而是姜茶。

    为何这姜茶竟有如此奇效?

    苏轼说,文老,着实不必大惊小怪,小弟只是取一半蜀地的真茶和一半生姜细颗,用新汲水浓煎出来的。姜属热,能温肠胃,茶属凉,能去火解毒。这一凉一热,能调平阴阳,饮它无病则防病,有病则治病。家人用它,很是灵验,所以才敢请潞公一试呀。

    文彦博听后,不断地点头称是,深为折服。后来不久,在汴京的市井中,姜茶便广为流行起来。人们为了记住它的由来,特意给它取了个雅名,就叫‘东坡茶’。”

    文妃觉得十分不过瘾,接着问:“下面我们来分享学士的诗词,看能否提炼成成语?”

    “我举个例子,‘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可以截取成语为‘俗不可医’”文妃带头讲道。

    接着,佛印精选诗句,大家一个一个地寻找创造,拼接了如下成语:浓妆淡抹、春梦无痕、海屋筹添、百读不厌、不时之需、二八佳人、化为乌有、燕瘦环肥、江山如画、绝无仅有、龙肝凤髓、庐山真面目、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物各有主、坚忍不拔、难能可贵、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聪明反被聪明误。(注:海屋筹添,出自苏轼一则寓言故事,讲三位老人竞相夸耀自己的寿命之高,后用“海屋筹添”指增年益寿,常用作祝寿之词。)

    “但愿苏大哥为我大宋朝贡献的这些国学瑰宝永久地流传下去,久久地滋润各朝各代人的心田,而不仅仅是读书人。”文妃敬仰不已,然后总结道。

    “老衲觉得应该向文妃学习,处处留心,时时积累,对国学活学活用,哪怕曾经拥有过一场了无痕迹的春梦。”佛印环视了一眼大家,兀自说道。

    原来佛印大哥对自己倾慕不已呀,也许,他曾几何时,就做过了一场无痕春梦?一刹那间,文妃觉得面红耳热,有些无所适从起来,但转念又想,人人不正如此吗?谁又未曾做过一两场“无痕春梦”?想罢,立刻淡定从容,这番极不自在倏然间冰消雪融了。

    “那是,苏学士的诗词居然打败了章元弼的二八佳人而取而代之了章夫人的地位,实乃叫人痴迷,可谓百读不厌。”文妃赞叹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