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初夏的季节,中原地区已现燥热,攻占宛城已有时日,宛城的天空中无数黑色的乌鸦出渗人的惨叫盘旋于上空,犹如一团黑云将烈日挡得严严实实,我知道在它们下面的土地里,无数冤魂与其交相呼应。&1t;/p>
本来势如破竹的南阳黄巾军自攻破宛城之后突然就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宛城内招募士兵,廖淳站在募兵处,每日络绎不绝的乡勇让他不觉心中一惊,为何会有这么些人会心甘情愿的去做被人唾弃的‘黄巾贼’。&1t;/p>
廖淳拉住一个后生,将他拉至一旁,问道“这位小哥,你为什么会加入黄巾军?”他疑惑的看着廖淳许久,似乎他觉得作为黄巾军不应该问如此问题。“有人逼你们?”廖淳试探性的问。而他的表情就更加疑惑,他挠了挠头对廖淳说“最起码有饱饭吃,不会被人欺负…”然后白了他一眼转身离开了。&1t;/p>
“有饱饭吃,不会被人欺负。”这个回答如此简单,却如此深意。廖淳明白现在全国各地的黄巾之乱的产生并非偶然。并非所有官员都像禇贡一样受百姓爱戴,也不是所有郡县都如禇贡治下那么安乐。廖淳把那把长剑拿在手里,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端详这把剑,三尺有余,剑刃锋利,剑身厚重与剑柄相交处纹饰着细纹。“你看见了吗…”廖淳突然自言自语的说了这么一句话,因为廖淳感觉这把剑始终有着它的灵魂,在廖淳得到它的时候。也许在禇贡丧命的那一刻,他的魂魄就注入到了这柄剑上,冥冥之中廖淳感受得到…&1t;/p>
也许是赵弘严禁侵扰宛城百姓,自攻占之后也算秋毫无犯。对于赵弘如何停止了进攻,廖淳很是费解,因为向东南便是许昌,向东北则是洛阳,攻击任何一处即便不能立刻奏效都能重创朝廷。也许赵弘仅仅想做个割据城池的军阀,也许黄巾军需要时日来恢复士气,但是廖淳不知道的是南阳黄巾军停止前进的原因实则是朝廷的官军则是在各地的镇压中取得了逆转…&1t;/p>
汝南一带,波才率领的东部黄巾军本已将皇甫嵩和朱儁这两位中郎将大败于颍川,然皇甫嵩火攻黄巾军,皇甫,朱二人又得地方武装曹操相助,东部黄巾军惨遭打击。波才阵亡,彭脱生死不明,东部黄巾军顷刻间灰飞烟灭,而官军似乎从东面缓缓向宛城逼近…&1t;/p>
内帐,赵弘座于中,探子来报,朱儁率兵东来,并逃走的秦颉以及荆州太守徐璆三面向宛城逼近。“嘣!”赵弘一拳砸在案子上,“秦颉匹夫,早知当时不应该让其逃走,这次必杀之!”韩忠孙夏神情各异,韩忠一向与赵弘心存芥蒂,但位于赵弘之下难有大施展,与赵弘貌合神离;而孙夏匪气十足,但是倒对领马是瞻。&1t;/p>
“韩将军,孙将军!”赵弘下令。“本帅命汝等加固城池,加赶造强弓硬弩,再招募乡勇万人,我要与官军战斗到底!”&1t;/p>
“末将领命!”韩忠孙夏相视一眼然后退下。廖淳作为卫兵独自留在大帐中,他看见赵弘那看起来狡黠的脸上露出慌乱的神色,也许廖淳和他有着同样的感觉,恶战在所难免。&1t;/p>
当那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一切似乎都容不得多想,但是一切又似乎清晰的让人足够可以细细熟虑。那是当廖淳看见荆州军得大旗的时候,那个熟悉的青色战衣向宛城靠来的时候,廖淳面对蜂拥而来的荆州兵,却拉不开那劲弩。荆州太守徐璆,这个敢冲撞当朝太后董氏之外戚的人,如今率领精锐的荆州兵杀来。廖淳无法去杀掉他的同乡,当廖淳身边的黄巾军无数次将荆州兵搭好的云梯推下,无数荆州兵从城楼上跌落,无数飞箭贯穿荆州兵的胸膛,无数落石将荆州兵砸得脑浆迸裂,而廖淳只是躲在一旁,自黄巾起义来,他没有杀任何人。更何况是自己的同乡…&1t;/p>
日暮下,看着不知打退多少次的官兵鸣金收兵,城楼上,黄巾军的低喘和呻吟声也响遍城内。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不同程度的伤,破碎的旗帜和残裂的城楼在残阳下显得格外悲壮。死守宛城,官军一筹莫展。官军以为车轮战可以消耗宛城的兵力,然而几月下来,黄巾军人数已达十五万人,甚至比秦颉在时更加牢不可破。&1t;/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