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一条说明:关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过”-第2/2页
其实现在,夏的文明已经毋庸置疑,唯独没有大量可靠的属于夏朝的甲骨被发掘,以致夏朝文字这方面还不可考。
但其实,龟甲并不是书写文字的常用材料,在龟甲上书写文字,只是给“王”用来占卜的。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甲骨文,是因为龟甲不易腐烂,而写在其他材料上的文字,如兽皮、布绢或竹木树皮上的文字,因时间久远、易于腐烂,所以无法见到更古老的、除占卜之外的民用日常用文字。
至于为什么还没找到夏朝甲骨,这很可能是二里头遗址并非真正的大夏王城,毕竟伊洛流域很可能不只存在一座城池,而只有王城才有可能会出现专供于“王”占卜用的龟甲。
而且司马迁曾说,夏殷时期想要占卜的人就取蓍草、龟甲,占卜完了就丢弃它们,认为龟甲收藏就不灵,蓍草久存则无神。到周代,占卜官才经常珍藏蓍草和龟甲。这“用完了就丢弃”,具体丢去哪了?是否丢去了王城之外?我们全都未曾可知。
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一书中曾说:“历史是文字很发展以后才能产生的。中国的上古史,目前虽已没有完整的记载遗留下来,但我们如果说距今四千年前已是有史时期,并不是过分的。卜辞里所记先公先王,一部分是在夏时。《竹书纪年》《史记》对夏商两代的世系,年数,和史事,都有过详细的记载。春秋时铜器铭次辞积载禹的功绩,孔子称述尧,舜,禹;许多虞夏的文化,在春秋以后还保存着(是秦灭亡时才被项羽烧毁了)。这种种都可证明夏代已经是有史时期。同样,我们可以说夏时代,文字定然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唐兰在这里分析的很透彻、很中肯:“夏朝有十四代十七王的世系传下来,本身就说明夏朝已有完备的成体系的成熟的文字,夏朝已经进入了文明的时代。”
而关于夏的甲骨,至今没找到,不代表夏就没文字、举国文盲。
1981年,距今6000年至5000年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被发现,大量祭祀器具出土;在天水境内,人们还发现了傅家门遗址,据测定距今5600-6000年左右,其所发掘出的罕见祭祀坑内,出土了六件珍贵的卜骨。
实际上,在兽骨上刻字,于距今9000年到8000年的贾湖文化就已经出现了!所以距今4000年的夏朝人能在龟甲上刻字占卜也不是个有必要怀疑的事情。并且历经漫长的四五千年的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完善的文字体系理应早已经成型。
总之,我相信迟早有一天,属于夏朝的文字龟甲会最终现世,我们国家的上古文明也必定会再次震撼世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