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动乱(下)-第2/3页





    春瑛扯了扯嘴角,实在没心情去说什么好话,只好说:“老太太没事吧?当时跑得急,可别颠着了她老人家。官兵既然来了,那就是没事了?不会有反贼躲起来寻机杀人吧?!”

    卓氏脸色微微一变,匆匆丢下一句:“老太太受了惊吓,你快去看看她。”便又带人往前院去了。

    这场祸及东府的动乱,在天明时分落下了帷幕。到侯府与东府肆虐的乱军,恰好是那位羽林叛将及其亲兵,还有一部分是逃跑路上遇到的其他叛乱队伍的人。起事落败后,他们分别在内城中逃窜,无奈城门紧锁,官兵又追得紧,偶然遇上,会合到一起后,都觉得自己是逃不掉了。那叛认为自己会落到这个田地,都是李彦多管闲事的结果,若不是他找来的武将曾统领自己手下的士兵,把大部分兵力都说降了,自己未必没有一战之力。怀恨之下,便带了人来报复,打算死也要叫李彦尝尝家破人亡的滋味,不料东府早有准备,他们费了大力气闯进来,官兵也到了。

    二老爷李彦直至天亮以后,才从皇宫匆匆赶回家中,见到大门上被乱军用刀枪砍出的伤痕,以及台阶上仍未洗净的血迹,也隐隐有些后怕。到了前院,与东城兵马司的人见过面。便沉着脸去看那叛将。

    那人被暂时关押在空屋里,衣衫凌乱,盔甲破了一个大口,身上到处是血迹,只是他明明只有三十出头,头发却忽然灰白了一半,叫人一看,便不由得愣住。

    李彦用复杂的目光看了他一会儿,才冷冷地问:“澹台将军,你可后悔了?!”

    澹台明昊惨然一笑:“有什么悔不悔的?成王败寇,我无话可说。”

    李彦冷哼一声:“直到如今,你还执迷不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本当前程似锦,为何偏偏想不开,跟那些叛党搅和在一起?!”

    “前程似锦?”澹台明昊仿佛听到什么笑话似的,满面嘲讽,“兴许我曾经前程似锦,只是自从被皇帝派去陪梁太师宣了一回旨,我的前程便再也没有了!明明是奉皇命而行,皇帝却偏偏把我视作眼中钉,我还能怎么办?!若是恪王登基,我至少还能保住自己的前程!”顿了顿,他眼珠子一轮,盯紧了李彦,“李大人,在今日之前,你的际遇与我何其相似?!明明在边关立下汗马功劳,却因为皇帝的疑心太重,不但没得封赏,还要投置闲散。难道你会甘心吗?你就不怕……将来会象我一样,被皇帝随便寻个罪名,就打发得远远的?兴许连官位富贵都没了?!”

    李彦睨着他,摇了摇头:“雷霆雨lou,皆是君恩。况且……圣上若有心闲置你,就不会一直安排你在外地任职,去年秋天又将你调回羽林军了。所谓忠臣良将。岂会因圣上一时冷待,便生了反叛之心?圣上只是略试一试,你就一路沦落,又能怪得了谁?!”

    澹台明昊浑身一震,似乎明白了什么,瞬间软了下去,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

    李彦没再理他,只是出去跟东城兵马司的人说了几句话,便赶到二门内去看望母亲。

    听到母亲拖险的经过,他也捏了把冷汗,转头发现救主的是那日排喧过的春瑛,妻子卓氏又在边上,不由得有些尴尬,干巴巴地对春瑛道:“做得好,我原看错了你,以后好生服侍老太太,我自会记得你的功劳。”

    春瑛听了只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嘴上应了,背过身便忍不住嘀咕,二老爷几时“看错了”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动乱的起因经过渐渐清晰。原来二老爷李彦和几个从北方边城回来的将领,在面圣时呈上了一封密折,里面揭发了某名将领私养军队,贪污兵部军饷,勾结清军,导致朝廷军队在战争前期失利的罪证,还附上了证据。皇帝震怒,无奈那名将领在军中颇有名望,又跟恪王府有些牵扯不清,可以说是恪王争权的有力支持者,他只能徐徐图之,特命李彦等人不得声张。接下来,有御史弹劾几家权贵子弟在京城南郊南苑周边扰民,强抢民女,闹出人命,其中就有那位将领的独子。皇帝见有了好机会,便想拿这个作借口,夺了那将领的军权,还以元宵灯节期间需要加派人手加强京城治安为由,调动羽林军以防万一。没想到消息走漏,那将领与恪王府要先下手,皇帝只好提前发动。也是因为太过仓促,没安排好,才会算漏了澹台明昊这个人,导致东华门被烧,内城也有不少官宦人家受到乱兵波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