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老师与伴读-第2/3页





    随从回话说,四少爷在靖王府待了一早上,吃过午饭后略歇了歇,又叫靖王爷亲自带着,去拜见新老师,并在老师家里用了饭,才会耽搁了这么长时间。如今在老师跟前已经磕过头了,并且领了一份功课回来,先预习预习,两日后正式上课。

    春瑛还在那里暗道这位老师很有效率,四少爷已经梳洗完,换了干净衣服,再度回转,向祖母和母亲说起今日的经历。四小姐年纪小,又要理事,二老太太打发她去睡了。便专心听孙子说话。

    原来四少爷新拜的这位老师,名唤刘礼恺,但并非是太后族人,他是正经科举出身,官至翰林院从四品侍讲学士,因父丧丁忧在家,三年未满,又遇母丧,便接着丁忧了。现在他终于守完了孝,偏偏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又满了额,因此暂时处于闲置状态。这位学士大人学问极好。满腹经纶,对尤其有研究,据说年轻时考科举曾连夺“解元”和“会元”,但当时在位的先帝觉得他太年轻了,还需要磨练,便点了他探花,没让他实现三元及第。这位学士性子沉稳谦和,行事低调,从不参与朝廷纷争,专心做学问,年初他所著的由朝廷刊行,在文坛大获好评,深得天下学子敬重。

    这么一位老师,份量可不轻。别说四少爷还是个小少年,连二老太太和二太太这样久经世事的,都觉得是天外飞来一个大馅饼砸在了自家头上,也顾不得细想靖王此举背后是否有什么深意了,就算是真有深意又如何?有了这么一位老师,李敦将来要走科举大道,只要本人不是傻蛋,就肯定是一路光明了。

    二老太太立刻便吩咐媳妇去准备束修,又再三叮嘱孙子,要十二分用心读书。李敦乖乖点头应了,春瑛在旁瞥见他脸上倦意渐浓,便小声对二老太太耳语:“老太太,四少爷似乎困了,今天想必也累得狠了,明儿还要早起温书呢,不如让四少爷先去歇息吧。老太太也该早些歇下了,不然明儿又要嚷头疼。”二老太太觉得有理,忙打发孙子去睡觉了。

    卓氏见儿子走了,又要服侍婆婆休息。二老太太见她神情似乎有些为难,便问:“你这是怎么了?难道这老师还不好?”

    卓氏忙道:“母亲误会了,敦哥儿能得刘学士为师,是天大的福份,只是……媳妇忽然想到,有了这位老师。西府那里……”

    二老太太摆摆手:“推了就是,任他是谁,难道还能比刘学士强?直接说给人家听,那位先生自然就知难而退了。”卓氏觉得有理,便恭谨地服侍婆婆梳洗,细致周到得比丫头们还用心。春瑛和百灵在旁见了,都暗暗点头,后者索性转去铺床了。

    一晚无事,第二天,卓氏去侯府时,便特地派人向侯爷说明情况,再三谢过他的好意。侯爷倒没怎么生气,只是过了几天,又忽然提起,愿意送一个人来给侄儿做伴读。

    卓氏见了那位伴读的名字,起初还想不起来是谁,听说是在侯府外书房侍候的,还以为是哪位管家的子侄,想着儿子要去上学,带两个书僮帮着拿书磨墨也很平常,侯爷推荐的人应该不会有问题,便随口应了。

    待回来跟婆婆提起,二老太太才道:“这不就是周家的孩子么?”

    春瑛正给她捶腿,闻言手上一顿,又接着捶下去。

    二老太太还在那里继续道:“可怜见的,小小年纪就没了父母亲人,自己还被送去做苦工。我在南边就听说了,敦哥儿他伯父念着旧日情谊,想方设法地把人弄了出来,明面上是把官奴转成了家奴,其实仍旧当他是自家子侄似的养在家里,不是说他家案子要平反了么?怎的还在侯府?”

    卓氏微微变色,也记起来了。丈夫小时候也曾与那周父一处读书玩耍,只是周父与侯爷交情好些,丈夫那时与兄长不大合得来,便也跟周父疏远了,年轻刚成婚的时候,还曾抱怨说兄长待周子鸿比对自己这个兄弟还要亲近。

    只是那家人,可是犯了重罪的!不管李周两家私交如何,周念仍是个官奴!卓氏心里有些别扭,让一个官奴给儿子做伴读,要是叫刘学士知道了,心里生气可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