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求学



    “告诉你三哥,会就会,不会也不要装作会。刘夫子主张有教无类,只要有心向学基本上都会收为弟子,但是最讨厌不诚实的学生。让他不用紧张,一切照平常来就行。”梁雨川嘱咐道。

    李二莲冲他挤挤眼睛“多谢你啦”

    梁雨川回复一个标准的文人拱手礼“李家妹妹,不用客气。”

    这时,刘夫子突然推门走了进来,随便一扫就看到了窗户边两个人的小举动。轻咳一声作为警告,梁雨川立马侧身贴到墙面上,与李二莲摆手道

    “我去饭堂了,一会儿若有时间,咱们大门口见。”

    李二莲刚要说“拜拜”,忽然想到什么,从袖子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扔到梁雨川怀里

    “我做的。”那是临出门时她怕路上饿特意带的一块沙琪玛。

    来不及再与梁雨川道别,李二莲赶紧回到李仲园身边,低声将梁雨川刚刚的话说给了李宗延听。

    李仲园恭敬地说明来意后,刘夫子便打量了李宗延一眼,见这小伙子长得挺结实,眼神青涩却清明,应该不是个笨的,便简单考校了几个问题。

    “先圣有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和解啊”

    这是论语中孔子问子夏的句子,刘夫子的意思是一个人若要深入地学习知识,必需先懂得孝悌。古代人将孝悌作为衡量道德的底线,若一个人不孝不悌,即使博学广记成为文坛大儒,也是不会被人尊重的。

    李二莲虽是个理科生,但“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这等名句还是听过的,毕竟八百字作文总得有些高大上的名人名言来凑字数、提分数嘛。

    侧头看向李宗延,却见他一直低着头,嘴巴蹑喏着不肯出声。

    李仲园着急地说道“快说呀,还要夫子等你呀”

    李二莲扯扯他的袖子,李宗延才不情不愿地说道“回夫子,这句话我没学过。”

    刘夫子“无妨,只将你自己的见解说来便可。”

    李宗延便大着胆子说道“大概是大概就是人人都应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要要每天吃得饱饱的,才有力气念书学习。”

    李二莲简直要扶额遁地,这是什么“歪理邪说”,孔圣人能教人吃得饱饱的吗

    李仲园和李陈氏却不知小儿子回答是对是错,一致期待地看着刘夫子。

    刘夫子撸着胡子开怀大笑“好好好,虽是稚子浑言,倒如璞玉可雕。”

    刘夫子说话太高深,李仲园夫妇没听懂,但见刘夫子笑着说好,便猜测小儿子许是答对了,也跟着笑了两声。

    刘夫子又问了几个问题,李宗延一概胡言乱语对付,李二莲忐忑地注意着刘夫子的神情,见他似乎并无反感,一直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将包装好的沙琪玛和李宗延的文章交给夫子,李家四人便告辞离开,只等夫子看过文章后派人送来答复。

    从见面到离开不过十几分钟的功夫,李仲园走在书院的路上仍不敢相信竟然这么轻松顺利。

    还未出大门时,忽听有人在唤她的名字,转头一看只见梁雨川正向她走来。这才想起“大门口”见的约定,懊恼自己差点忘了。

    梁雨川先向李仲园夫妇行了礼“李家叔叔婶婶好。”

    李仲园问道“二莲,你们认识吗”奇怪小女儿整天都在他眼皮子底下,怎会认识陌生男孩。

    李二莲便将那日偶遇说与三人,故意隐去了梁雨川打架的桥段,只说回月沉斋时迷了路,梁雨川好心带路才认识的。刚说完便想起当时是有月沉斋小伙计跟着的,迷路的可能性着实不大。心虚地瞄了一眼李仲园,适时止了话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