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第六十四章-第4/5页



    这是小事,淑太妃无可无不可。

    明苏见她答应,面上便有了笑意,又道“还是该将您与皇后并尊太后的。”皇后尊为太后,淑妃则封淑太妃,原本是应有之意,但在明苏看来,这便是儿媳位高于婆母了,她总觉有些怪怪的。

    淑妃却有自己的心思,她不想做太后,百年之后也不愿陪葬帝陵,只是陵寝之事还早得很,暂且不必提,她只道眼前之事“太后之位我本就无意,倒是有一事,欲请皇帝恩准。”

    明苏这一整日下来,听了许多陛下,眼下听母亲称她皇帝,她难免有些别扭,却还是问道“母妃请讲。”

    “我想将仁明殿空出来。”淑太妃说道。

    仁明殿空出来明苏不知是何意,却还是点了点头“太后娘娘迁去了慈明殿,仁明殿自然是空出来了。”

    淑太妃又道“我想时常去看看。”

    明苏不解,她为何想去仁明殿看看,却仍是道“母妃去便是。”

    她答应了,淑太妃笑了笑,像是有些累了,靠在了迎枕上,望着明苏浅笑不语。明苏也跟着笑道“母妃为何这般看着儿臣。”

    淑太妃不知想到了什么事,她有些怀念,又似完成了一件大事,缓缓地道“我是在想,你而今已登基为帝,不知算不算是我尽了母亲之责,将你照看好了。”

    明苏听她这般讲,不知怎么,有些不安,她笑着道“母妃自然是尽了母亲之责,可还不能算是将儿臣照看好了,为人子女,不论到了什么年岁,都是依赖母亲的。”

    听了她这话,淑太妃似是怅然,她过了一会儿,方叮嘱道“往后我只图清静,你不必时常来请安,若有宫宴,也不必来请。”

    她这话像是不愿再涉俗世红尘之意,明苏怔了怔,欲劝些什么,淑太妃却已合上眼,背过身去了。

    明苏只好起身告退。

    走出南薰殿,她被母亲的一番话说得有些惘然,回头一看,只觉这座宫室格外安宁淡泊。她走了几步,玄过正来寻她,见了她,忙下跪“拜见陛下。”

    明苏止步“免礼。”

    “中书令与户部尚书正在垂拱殿等候召见,欲奏禀德州歉收之事。”玄过禀道。

    德州今年风不调雨不顺,粮食歉收,百姓度日艰难。明苏命他们去商议,拟个条陈上来,说说当如何救济。

    眼下看来,是已拟好了。

    她便回了垂拱殿。

    这一议,便议到了夜里,郑宓照旧来给她送晚膳,听闻陛下正在议事,便提着晚膳在偏殿等候,想着等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若仍不得空,便命人上御膳,几位大臣勤于政事,也该赐下晚膳才是。

    但明苏一早便吩咐过,只要太后娘娘来了,便要与她禀一声、于是小宦官入殿禀报太后娘娘送了晚膳来时,户部尚书闻言,笑着说了一句“太后娘娘又来给陛下送晚膳了”

    中书令也道“太后娘娘待陛下当真慈爱,连晚膳这等小事都亲自过问。”

    两位大臣只是随口一说,赞颂天家亲情罢了,但明苏心怀不轨,自然有些心虚。

    待议完了事,再去偏殿,郑宓已不在了,她留下的晚膳,倒是在炉上煨着,仍是温热。明苏用了膳,又看了几本奏折,外头的天色早已黑透。

    太上皇迁宫后,宫中好似骤然间清明干净起来,连大殿都亮堂了许多。明苏将今日的政事都理过,便欲回寝殿歇着。

    垂拱殿是理政之所,登基前她歇在偏殿,登基后便不好这么不讲究了,需择一寝殿。太上皇原先的寝殿,她自然不想要,且又怀着不能为人道的心思,故意挑拣了好半天,方选中了距慈明殿最近的那座文德殿做了寝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