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第五十七章-第2/7页



    紫宸殿本是议政之处,满是尘俗之气,在此打坐修行,恐怕事倍功半,得修一座宫观才好。那宫观必得修得高,上及九天,抬手可摘星辰,如此配得上他皇帝的气派。

    还有无为的确有能耐,须敬着他,可他要替他炼丹,腾不出空来指点他悟道。他当再寻几名有修为的道长,来伺候他一同悟道。

    皇帝心下想道,便站起身,走到御案后,欲书两道诏书,一为修建宫观,一为招揽道人。他提了笔,还未及落下,又往案头一掷,满面不悦。

    暂且还不成,他要大修宫观,要招揽道人,大臣们少不得妄议几句劳民伤财,单是说便也罢了,去岁刚闹的一场灾,平了场乱,皆耗费不小,国库那边未必能痛痛快快拨银。

    还是再等两日,两日后应当一切便当尘埃落定了。

    皇帝捋了捋须,重新捡起拂尘,心道,还是慢了些。他这些年说一不二惯了,这回只耽搁了几日,便生怒意。这时,赵梁入殿来,禀道“陛下,午时了。”

    皇帝喜上眉梢,什么怒意都没有了,挥了下拂尘,走下殿来,道“无为道长与朕说好了午时论道,为何还不来朕去瞧瞧他。”

    皇帝到万方殿时,皇后正由一名道童送出万方殿的偏门。她独身回了仁明殿,云桑见她回来,大松了口气,将她迎入殿中,小声道“娘娘有什么事,吩咐底下走一趟便是了,何须亲自出门未免太冒险了些。”

    郑宓的心思都在别处,她扶着扶手坐下,想到什么,问“消息还是送不出去”

    云桑愁道“是。连膳房采买的内侍也全换了人,禁军入驻后宫,妃嫔们皆不敢出门了。”众人皆蛰伏之时,仁明殿若有什么动作,便显眼得很了。

    消息传不出去。郑宓握紧了扶手,心越发地沉了下去。

    “信国殿下怕是还不知淑妃娘娘已遭软禁。”云桑轻声道,说得郑宓愈加心烦。可眼下最要紧的,不是淑妃遭软禁,郑宓道“膳房不通,其余各处呢内侍省,莳花局,还有车马司也都不通吗”

    这话,晨间已问过一次了,各处不是禁止出入宫门便是换了紫宸殿的人,云桑为难地望着皇后,郑宓烦乱不已,想道,只盼明苏已发觉了危机。

    明苏换了身不显眼的衣衫,坐在马车中,马车亦不是她平日所乘的嵌了公主府徽号的那一驾,马车外跟着几名持刀的仆役,扮作了寻常家仆模样。

    她正要出京,这几日出入城门查得格外严,开城门的时辰推了一个时辰,闭城门的时辰则提早了一个时辰,守门的将士多了一倍不止,每个出入城门之人,不论王公与平民皆要仔细检查。

    “殿下放心,守门的是赵将军,都打点好了。”玄过禀道。

    明苏合目端坐,她开了口,却是一句毫不相干的话“宫中仍无消息传来”

    玄过道“是,也传不进去,几道宫门好似铁打的一般,卡得死死的,不许宫人靠近,守门的禁军更是油盐不进。不单咱们,五皇子处亦是受挫。”

    消息无往来,宫中是什么情形便一概不知,如此情境,不免使人心慌。

    玄过知她记挂淑妃娘娘,便道“殿下忍耐一日,待明日便可见到淑妃娘娘了。”

    眼下也只好如此期盼。明苏虽不安,仍是点了下头。

    马车渐渐停下,外头响起喧嚷声,是要过城门了。明苏不得不按捺下忧心,应对眼前。门帘倏然自外掀开,一满脸络腮胡的将军踏上车辕,探身进来,他单手按在腰间的刀上,星目如炬,朝里头看了两眼,退了出去,道“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