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放在牛车上面的全是陶钵的东西,在背篓里叮叮当当的碰撞出响声,刘老大爷举着赶牛的鞭子,一鞭子抽在牛屁股上,牛蹄子又快速的朝前走两步。

    板子车上,除了这装着五百个装了芦荟圆钵的背篓占用的地方,其他的地儿还宽阔的很,这木板车的实木质硬,打造的扎实,除开老大爷坐的位置,其他的,还有秦墨还有香香坐的地方。

    这木板车就是再坐上一个人都没有问题。

    马路很干,结实,很长时间没下雨,路面跑起来平顺,除了清晨的露水漫在马路上有些湿以外,其他一切都干燥,地皮紧实。

    离赤水村走了几里路,沿途的村落就有河了,隔着距离透过路边白杨树的间隙能望见远处大树两边弯弯曲曲的小河河面,里面流淌着的混黄的水。

    而恰好这段时间是农闲,经过村落前的大马路,路过田边能看得见已经两尺高的稻苗,已经在抽花,抽花之后就是结穗。

    这里水源充沛,而赤水村包括前后的几个村子,因为今年大旱,很多田里什么都没有。

    就隔了这么几百里地,景象却是完全不同。

    似乎是觉得这心情过于的悠哉,刘大爷边举着鞭子沿着河岸两边,悠闲自在的唱了起来。

    “姐姐,我们还要多久到啊——!”

    从怀中拿出的昨晚从灶膛烘好的面饼给香香一个,自己也拿了一个在手中,干饼子,味道是不怎么样,但是是白面,对于现在这条件来说也不算是很差的伙食,秦墨一口口的咬着,在口中嚼成一口细渣。

    干。有面粉的甜味,来饱肚子还是可以的。

    “姐姐也不知道,应该走了一半了吧——!”

    秦墨观察着周围的地形…

    一口一口的吃着面饼子,真好,这次有牛车,简直就跟做飞机一样,又省力又省时。

    如果不是这辆牛车,秦墨还不知道怎么将这五百个陶钵搬到这遥远的县城里面去。

    又重也不好运载,靠自己一趟趟的背,简直不能想象…

    其实秦墨估计的没错,路程过了一半,用牛车,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就到了城里了,并且,人一直坐着,看风景,吃着东西,优哉游哉的还一点不累。

    “大爷,谢谢了啊,你把这牛拉到这东门上先喂点东西,我先去半点事儿,办完了在这旁边这老茶馆里找您——!”

    一下了车,秦墨就开始对刘老爷子嘱咐道。

    县城就是县城,只是到了街口,就听见这熙熙攘攘的吵闹人声。

    秦墨一边对老爷子说话,一边背着自己的背篓,转身过去,要背那满满的一背篓陶钵。

    “哎。秦大妞,你这背的都是什么啊——!”

    见秦墨从车板上起身,刘老爷不走开,却好奇的目光隔着背篓的缝隙朝里面张望。

    其实,村中都有传言说,这秦家,那两孤孀,似乎在一夜之间发达了,从哪里找到了一份小钱,家里又打灶又用匠人的。

    有人猜是捡来的,有人猜是祖宗埋在地下被挖着的,还有人猜可能是秦家这大丫头拿了什么好东西去集市上卖,第三种猜测的人不少,毕竟有人看见秦墨是去了一趟县城回来后,家里才开始弄这弄那的,可是,秦家一贫如洗,穷的那样子,人都饿死了,村中人都知道的,不知道这家里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能拿去卖。

    各种猜测,猜测到最后,都没有一个结果。

    所以,这刘大爷就趁着今儿的机会好奇了。

    老眼隔着背篓的缝就朝里面看。

    就是一些红色的有花纹的土陶钵,那土烧纸的暗红的色,透着那背篓的缝隙一眼就能看清楚,钵体容器的东西不少见,土陶的更不值钱,可不知,秦墨背着这些东西来城里干嘛。

    又难道,就是这些东西让秦墨赚了钱。

    要知道,大家都纷纷好奇秦墨这钱是怎么赚来的,秦家又是怎么样一点点有了起色的兆头的,明明村中的人都还在闹饥荒这破天荒的穷秦家却开始行起了匠人,打起了床灶,你说稀奇不稀奇。

    人们想猜,更多的,如果自己知道了这发达的原因,是不是也能让自己进点钱,那么也能改善自己一家的经济状况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