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戏要做足



一切正如李世昌计划的那样。

次日上朝,人心惶惶。

昨日半夜,亳州地方百姓突然起义,执意推翻朝廷的消息传遍了每家每户。

以至于有些人打从半夜惊醒之后便再也无法入睡。

乃至今天上朝时都神情恹恹。

“也不知道亳州百姓到底在犯什么毛病,为何突然起义?”

现在陛下尚未过来,有的官员索性也开始直接抱怨。

“明明风调雨顺,一切太平,怎么就突然说要闹事?”

“谁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总之现在问题可大了。”

“亳州当地据说好像也没有充足的兵力能够制止他们起义。”

“那地方的官员还真是无能,竟然闹得这么严重。”

现在的大齐不说国力强盛,但至少风调雨顺,除却外敌多了一些,内部基本没什么问题。

就算少部分地区有贼寇占山为王。

那些在官员们看来也不过就是随时能抽出手收拾的东西。

可谁能想到竟然会有人突然起义?

不少官员们都对此十分不解,并且不满,武官们更是跃跃欲试。

平定起义,这事可大可小,但绝对是战功一件。

更何况据说亳州那里的起义军大多只是外地流窜而来的难民。

这些人根本不足为惧,他们只要稍作手段便能让那些人彻底伏法。

明摆着就是可以捞战功的机会,他们怎么可能放过?

“诸位爱卿!”

在官员们的窃窃私语当中。

李世昌缓缓走到龙椅旁边。

一时间,朝廷之中立马安静。

无人再敢有半句多嘴。

就连李宏宇和吴泽卷的眼神交流也被迫打断。

众人都低着头,心惊胆战的等着皇帝开口。

今天倒是省了一些流程,免了往日的礼数。

“想必亳州当地突发起义的事情已经被诸位爱卿知晓,诸位爱卿可有何解决办法?”

“而且这还好奇,明明朕将赈灾粮和钱款都一并拨了下去,为何当地百姓还是不满意?”

他语气中带着疑惑。

可落在百官耳中,却多少有点明知故问的意思。

不论是往日行事作风清正廉洁的官员,还是早就偷偷捞着油水的奸臣。

彼此之间都心知肚明。

那笔钱就算被拨下去,也一定会有人偷偷的直接贪下。

可现在谁把这件事捅出来。

万一那人日后还有翻身的机会。

将来被清算的必定也有自己,因此根本无人敢开口。

前朝中无人开口。

李世昌的神色逐渐变得难看。

他扫过诸位官员,最终落在了宰相吴泽卷身上。

“吴爱卿,你有何见解?”

“或者说你有什么举荐的人选吗?能够平定这次起义军的人选。”

像是生怕吴泽卷不明白自己的意思。

李世昌还特意点出了自己的想法。

吴泽卷一听心里面也开始计较。

亳州那地方的官员和他与二皇子有太多牵扯。

哪怕他举荐了人选,平定了这次起义军,可陛下也肯定会变着法子处置现在的亳州知府。

然而若是那人靠不住。

恐怕他们往日做出的那些事情也会被一并呈到陛下面前。

到时候陛下若算起账来,对他们来讲可没有半点儿好处。

“陛下,微臣认为,镇北王可以率兵前往。”

“镇北王在民间威望颇高,想必本人过去之后,那些难民们也愿意听镇北王的话。”

“所以派镇北王绝对能够事半功倍。”

一听吴泽卷这么说,朝中百官心里格外赞成。

论打仗确确实实没有多少五官能和镇北王硬碰硬。

但镇北王赵山河本人心里面则满是卧槽。

昨日,他就知道这事儿没什么好处。

没想到吴泽卷竟然还真就把自己往火坑里面推。

他是在民间威望很高不错。

可这话落在皇帝耳朵里,那可是带着功高震主的意思!

功高震主,那下一步呢?

岂不就是带着自己手中的兵权直接造反!

他赵家有几个头啊敢这么干?

根本就不够砍!

虽然李世昌自己也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但真听吴泽卷这么说,他还是忍不住看向赵山河。

赵山河被他看的一激灵,火速上前一步躬身连连推脱。

“陛下,臣虽想尽绵薄之力,但是微臣近日身体不适,已经不适合在领兵打仗,陛下和吴大人不如想想更适合的人选?”

“若让老夫亲自上阵,唯恐可能出现仗还没打完便得到老夫摔落马下的丑闻,有损朝廷威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