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群雄慑服-第2/3页
他很是在乎几个妹妹的居住条件,华亭镇那边条件简陋,勉强称得上干净整洁,却与公主的规制相差太多,可徐家的庄园条件也不知如何,不能仓促便搬过去。
穆元佐赶紧答道:“稍后下关回去,便带人前去查验,还请殿下放心。”
李泰微微颔首,道:“有劳了。”
穆元佐忙道:“此乃下官份内之事。”
随后诸人就在这望江楼内畅谈,并未提及先前沈家之事,只是说起魏王李泰此番南下之目的,李泰趁机将自己的志向抱负慷慨激昂的道出,得到诸人认同。
倒也不是非得要溜舔魏王殿下,如今科举将兴,天下人已经越来越重视经学的教授。江南士族当中不乏有识之士,深刻认知到江南士族除去祖上遗留下的清贵门风,以及数之不尽的财富,实则照比山东世家少了那份深刻的底蕴。
那是世代耕读不辍,历经千年所积攒的底蕴。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010px0;border-radius:3px3px;border:1pxsolid#f2f2f2;}.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3px003px;line-height:22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10px;height:40px;width:40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float:left;}.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p{margin:0;}@media(max-width:768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show-pc{display:none;}}.show-app2-content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3px3px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relative;line-height:22px;}.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科举制度重在简拔寒门人才,但是相对应的却也给予那些经学传家的门阀很大的机会,毕竟他们才是这个世上最善于读书的一群人,无论积累、资源,都远超那些寒门子弟。
不出意外,在寒门未能真正踏入科举门槛的很多年里,将会是这些家学渊源的门阀占据先机,族中子弟凭借深厚的功底顺着这条科举之路直上青云,或是守牧一方,或是直入中枢。
可以想见,山东世家崛起之日不远,江南士族又岂能无动于衷?
然而江南读书人太少。
除去世家门阀之外,民间读书人寥寥无几,这就使得读书始终是一件只能流行与各大士族内部的稀罕事,就连族中偏支子弟想要读书进学都很是困难,无他,师资力量实在是有限,总不能让那些族中嫡支子弟去学堂授学吧?
周老请求道:“周家愿意辅助殿下的大业,要钱出钱要人出人,只是希望将来周家在乡里操办县学、乡学,能够得到殿下的帮助,多多联系一些饱学之士,前往任教。”
李泰大喜:“教授天下学子,使得人人读书、人人皆知礼仪,实乃本王生平夙愿也!周老深明大义,本王岂能拒绝?不过这件事怕是求助越国公,效果会更好。”
天下读书人,一大半都在山东。
七宗五姓集诗书之大成,族中即便是总角孩童也会读书进学,学风之盛举世罕有,也唯有这样的人家,方才能够盛产饱学之士,充当教授教书育人。
而房俊乃是齐州房氏子弟,齐州房氏虽然不入七宗五姓之内,却也是诗书传家、累世清贵,其母族乃是范阳卢氏,那可是天下最顶级的学阀,范阳卢氏又与崔家等门阀联姻,可以说房俊的身后站着的便是整个山东的教育资源。
周老便拱手道:“那就烦请越国公,帮吾家推荐几位饱学之士,教授乡里子弟,老朽保证,无论是族中子弟亦或是乡间孩童,只要有读书进学之心,定当一视同仁,束脩之资,由吾家一力承担。”
但凡有一点政治敏感度的人家,都已经意识到打压门阀早已成为朝廷的国策,谁家若是依旧抱着以往那种横行一方、唯我独尊的态度,谁就将会是朝廷极力打击的对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