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隐忍之辈-第3/5页
大家说着各自遇到的趣事,很快就欢声笑语不断。
快到傍晚时分,有客人来了,来者是郞索的堂弟郞子青,这人和郞索一样,也是个好色之徒,不过这人没什么眼色,或者说是色胆包天,看到何婉奕和司马月澜的时候,眼睛都直了。
这令大家都非常的反感。
郞子青从小就是个纨绔子弟,郞索也不太喜欢他,小时候还揍过他几次,大了之后,郞索虽然还是看不顺眼,但郞子青能言善道,有时还会拿一些东西过来,两人之间的关系到也不至于那么恶劣了。
郞索见堂弟不分场合,当即怒斥道:“有没有礼貌!”
郞子青回过神来,摸了摸鼻子嘿嘿笑着。
郞索瞪了他一眼:“说吧,今天来又有什么事情?”
郞子青马上就恢复成嬉皮笑脸的样子,拿出一只盒子,神秘地说道:“哥,我这次又搞到了一件好东西?”
郞索才不想跟他啰嗦,直言道:“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郞子青笑了笑,接着边打开盒子,边说道:“这件好东西,就是米芾的书法!”
听说是米芾的书法神作书吧品,大家全都好奇地向盒子里面看去,但看到实物时,大家都愣了愣。
“你这是扇面?”舒泽表情古怪地说道。
“对,折扇的扇面。”郞子青得意地说:“这可是我花了很长时间和代价才得到的。”
舒泽面带古怪的笑容:“宋朝有折扇吗?”
“你的见识就太浅薄了。”
郞子青摆出一副说教的样子:“在扇面上写字、神作书吧画,在汉唐时就已经流行了。《洛神赋图》中仙女手执的纨扇以及《簪花仕女图》宫女所执的大扇,都可看出有细致的绘画,决非素扇。当然,孙位的《高逸图》中,竹林七贤所执的扇子,与韩熙载所执的扇子、似乎是用竹篾所编,精致异常。时空穿越一千多年,这种式样的扇子,今天依然可见。
到了宋代,经济繁荣、人文兴盛,绘画、书法不仅为宫廷士林所爱,而且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在扇面上神作书吧画成了时尚,真正是一扇在手,尽显风流。现在流传下来的宋画,多是扇面。无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亦或是书法,都不乏精品。”
“在内容、形式、技巧上,都比前朝有大的突破。既有精密绚丽的工笔,又有笔简神丰的写意。不仅有大中小名家,还有不少佚名神作书吧者,但无论名头如何,均画得十分认真。由此可见书画艺术浸淫社会生活之深,老百姓的生活是何等精致。所以说,米芾留一幅扇面下来,又有什么问题呢?”
说到最后,郞子青还得意洋洋地看了司马月澜一眼,就好像在说,你找的男人不合格啊。
这种眼神令舒泽大为光火,要不是对方是郞索的表弟,他这会已经动手了。
舒泽嗤笑一声:“你刚才是聋了还是怎么,听不到我问的是,宋朝有折扇吗?”
笼统地讲制扇,无论是团扇还是羽扇,我国肯定是最早发明的。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上就讲,制扇‘起于殷世商宗时’。到了汉代,一种圆形的扇子又兴盛起来,称为纨扇,用绢素制成。汉无名氏所撰《怨歌行》一诗中有‘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但说到折扇,那就不是一回事了,折扇是谁的发明?有朝鲜说、日本说和中国说,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折扇是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由朝鲜传入我国的。
孟子涛接过话道:“折叠扇在宋代已经进入中国并开始生产。苏东坡就曾在他的文章里提到:‘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二指许’。”
“话又说回来了,苏东坡所言当然可以证史,但迄今为止,宋之前的折扇,既没有见到可靠的实物,也不见宋人画中有所反映,可见当时还是个小众文化,并未流行开来。而折扇的大规模流行应该是到了明代。所以从这点来说,米芾应该不太可能在折扇的扇面上写字,也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发现。”
郞子青有些怔了怔,当即说道:“你也说了,米芾不太可能在扇面上写字,不能保证他一定就没有写吧,说不定我这个就是唯一的传世神作书吧品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