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猪肉换银币-第3/3页





    两派中,保守势力的一方,主张以“两”为单位;维新势力主张以“元”为单位。结果,保守势力一度得居上风。光绪三十一年,清廷制定颁布“银币分量成‘色’章程”,内中规定银币以库平一两为单位。此后,中央及部分地方先后有以“两”单位的银币铸造。

    但由于“两”单位银币不符合民间积习,故推出后不久,就遭到市面抵制,于是,光绪三十三年七月,清廷重新拟定“铸造新银币分两、成‘色’章程”,规定库平七钱二分(元)为银币单位,货币重又回到先进的“元”单位的展轨道之上。

    而吉省筹措“两”单位银币的时节,正处“两”单位银币穷途末路之际,所以当时铸造的以“两”单位银币均为试铸样币,未及正式行,这正是孟子涛手中的这枚银币的来历。

    这种银币属于我国银币的大珍品,数量极其稀少,孟子涛没想到在这里居然遇到了一枚真品,居然还被用来换猪‘肉’,他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老人笑问道:“小伙子,觉得我这枚银币怎么样?”

    孟子涛有些迟疑地说:“这样的银币我以前还真没有见过。”

    老人笑道:“这银币是我家祖传的,都已经不少年了,你看表面都有包浆了,不会假的。”

    孟子涛听老人都知道“包浆”两字,知道老人应该对古玩有所了解,有可能是知道此类银币的。至于为什么老人把银币当成是赝品,原因也不难猜测。

    “吉”字圆孔五钱银币,依据文字及制神作书吧特点不同,此币可分为两种版别,其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齿边与光边。均极其稀罕。按旧时估算,齿边、光边相加,共计不七枚。

    而在马定祥先生手里,就有不一枚齿边版本,老人有可能也只知道齿边版本,于是看到这枚光边版本,就下意识地认为它是赝品了。

    当然,事实是不是这样,孟子涛不是老人肚子里的蛔虫,也不得而知,但好东西送到自己的手里,他哪有不接受的道理呢?更何况这老人有可能还不怀好意。

    于是,孟子涛拿着银币,装神作书吧踌躇地说道:“这银币我真没听见过啊。”

    老人面孔一板:“小伙子,我都一大把年纪的人了,还能为了几百块钱骗你啊?”

    孟子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行,我信你一回。”

    老人又笑了起来:“这才对嘛,小伙子,这世界人与人之间要多份信任,心里没有阳光,看任何事情都会觉得‘阴’暗。”

    “说你胖你居然还喘上了。”

    孟子涛暗自吐槽了一句,接着说道:“不过,我这里没有称啊,要不你跟我去借个称吧?”

    “不用这么麻烦。”

    老人为免夜长梦多,直接打开箩筐上的布,从里面挑选了一块野猪‘肉’:“这块差不多,好了,我还要回去做饭,先回去啦。”

    说完,他转身撒‘腿’就走。

    孟子涛一看老人拿的那块‘肉’,足足有十五六斤之多,心中十分无语,这哪是差不多,分明就是差太多了!

    不过,孟子涛到底占了个大便宜,也没有多说什么,当然,老人这样的行为,让他也‘挺’心安理得的。

    (42/6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