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玉器修补(续)-第2/2页





    这时,朱新跃问道:“老板,我有一个问题。”

    孟子涛说:“你问吧。”

    朱新跃问:“古人是怎么对待残‘玉’的呢?”

    孟子涛笑着反问道:“你知不知道乾隆是怎么对待‘玉’器的?”

    朱新跃想了想:“好像乾隆很珍惜‘玉’器吧。”

    孟子涛笑道:“说对了……”

    乾隆惜‘玉’是出了名的,想当年扬城工匠拿镂空雕的‘玉’器献宝,却被乾隆一通宝呵斥,指责此举不仅使窗口成为无用之物,还‘浪’费了上好‘玉’料,破坏了‘玉’材的美感,并下旨严禁再做类似‘玉’器。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乾隆传世‘玉’器中,确实少见镂空‘玉’器也可见此事并不是空来风。

    那么,乾隆又是怎么处理这类残‘玉’的呢?

    在宝岛故宫,有几比较特殊的‘玉’器,这几件‘玉’器无一例外,都是由损坏的‘玉’琮改制的,想必大家应该也能猜到当时对待这种残‘玉’的态度了。

    其实,不单单是乾隆那个时候,至古以来,只要是好‘玉’,主人一般都不舍得把残‘玉’丢弃,往往都会依形状,改成合适的‘玉’器。

    这也正是现在对待破损‘玉’器比较常见的办法,它一般是以掩饰、弥补‘玉’器破损为前提,从而别具匠心进行的重新创神作书吧。艺术大师们从长艺术生涯中,创造和积累了多种绝妙的应变补救、重新修整的方法,如“去高补低”、“去‘肥’补瘦”、“以坏补坏”、“以破补破”等等绝技。

    孟子涛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所以,在古‘玉’收藏中,有很多‘玉’器经过了程度不同的动手改制,原因就是由于各种各样的损坏。一般来说,只要工艺到位,肯定是可以接受的,怕就怕水平不到家又把东西当成是整器卖,那就是十足的坑人了。”

    胡远亮赞同道:“老板说的对,‘奸’商们改制的‘玉’器确实很有欺骗‘性’,像我以前遇到过一件‘玉’壁改制的‘玉’璜,就差点上了当。”

    朱新跃显得很好奇,连忙给胡远亮倒了一杯茶,笑呵呵地问道:“胡大哥,你是怎么发现的啊?”

    胡远亮笑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这才说道:“其实说起来道理也不难明白,一般来说凡是改制的‘玉’器,都存在着某些处理不掉的原器特征,譬如常见用残损了的战国‘玉’璧改成‘玉’璜,由于‘玉’璧的外沿单‘阴’线是一个整圆形。”

    “而改成‘玉’璜后,外沿的单队线直通到底,与真正‘玉’璜的半圆线与询问横线相‘交’代完全不同。当初我也正是凭借这一点,才发现了破绽,免去了一次打眼。”

    孟子涛接过话道:“说的对,古代‘玉’器都有结构比例合理,造型视觉舒适的特点,如果发现一件‘玉’器的造型有点异常或者感觉别扭,就要首先考虑是否经过改制,你在今后的收藏道路上要时刻牢记这一点。”

    “明白。”朱新跃郑重地点了点头。

    孟子涛笑道:“其实发现了改制‘玉’器,你也大可不必畏如虎蝎。像这样的‘玉’器,一般的古‘玉’收藏者都不愿意收藏,这就造成了这种古‘玉’的整体价格比较低,你完全可以当神作书吧标本来购买,尤其是拥有沁‘色’的古‘玉’,价钱合适千万不要错过。”

    朱新跃连连点头:“您的话我会记在心里的。”……

    中午,吃了饭,孟子涛就准备去何婉奕那,不过正当他回店里拿东西的时候,尤民强又来了,这回他手上还拿了一只箱子。

    尤民强和孟子涛打了声招呼,接着说道:“孟老板,实在不好意思,先前我去打听了一下,你的价钱确实出的‘挺’合适的,是我孤陋寡闻了。”

    孟子涛笑着表示没事,接着说道:“那你是准备让我帮你修补了吗?”

    “对……”

    孟子涛摆了摆手:“尤先生,这事我要先给你打个底,我先前也说了,这一个月我比较忙,所以修补的话,‘玉’器得放在我这里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如果你同意的话,那我就帮你。”

    “没问题。”尤民强应该是打听的很清楚了,都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