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称帝尊号二-第5/9页
海兰珠随皇太极的御驾一并出了城。行到了浑河堤岸边,代善和岳托先抵接驾,年过半百的代善,又方痛失爱子,神态间都透露着苍老之态。
岁月不饶人,当年赫图阿拉城里那位风流倜傥的大贝勒,也逃不过时光的洗涤。
代善正要请安,却被皇太极拉住道“礼亲王年迈,可免跪礼。”
“谢皇上恩准。”
代善又向海兰珠作一揖,恭敬道“见过宸妃娘娘。”
“宸妃娘娘”四个字,从代善的口中说出来,却是那般地刺耳通鸣。
她知道,代善心里一定是恨她的。
皇太极设帐于山包地势高处,挑了一处视野好的石台观赏渔猎。
浑河水如其名,水色浑浊,湍急粼粼,河岸两边聚集着不少正在拉网的渔夫。
海兰珠坐在他身侧,蒲扇轻摇,皇太极则与代善二人谈古论今,追忆起了少年事。
坐了一会儿,下午的艳阳便晒得她有几分倦了,皇太极仍在和岳托高谈阔论着天下事,聊到了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和横空出世的明将卢象升。
这个卢象升,去年在郧阳击败了高迎祥、李自成的数十万义军,人称“卢阎王”,名号足以见得其令起义军闻风丧胆之势。
李自成会和高迎祥、张献忠后,从河南一路横扫中原,攻克了凤阳不少,还焚毁了朱元璋的老家祖坟
说是来看渔猎解忧的,其实还是为了政事、国事。
这一出浮世乱,海兰珠越听越是胸闷气短,烦躁不已。于是她独自离开了幄帐,寻了一处葱郁的大树避荫。
大树底下好乘凉,也好在一片清净。
谁知才眯了一小会儿,就听见一个声音道,“高处不胜寒,娘娘还是下来吧”
她认得代善的声音,也记得这句“高处不胜寒”。
只是二十多年前,说出这句“高处不胜寒”的,是个驰骋疆场,意气风发的少年
而今的代善,早已心如止水了。
海兰珠循礼欠身,“礼亲王。”
代善闲适地捡了一处干净的草地坐下,像是自我解嘲道“娘娘抬爱,现如今我不过是个闲散人而已,挂了个礼亲王的衔头,迟早是要给这些后生们让贤的。”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海兰珠承言道“苏东坡写这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怕也想到了,通权达变,在合适的时候功成身退,总比落得身败名裂要好。”
“功成身退呵”
代善轻嗤了一声,“真正功成身退之贤者,何至于如我这般狼狈到如今,还要靠儿子来作保。”
“几位大贝勒里,皇上独待你不薄,王爷又何出此言呢”
“皇上不过是顾念旧情,看在颖亲王和成亲王的份上,给了我几分薄面罢了”
代善仰头一躺,双手交叉撑在后脑勺上,怅然道“一生浮名又为何我是真的老了,真的斗不动了”
海兰珠以为他是因为萨哈廉去世而感触,遂体恤道“生死无常,自有天命,还请王爷看开些吧。”
代善沉寂了许久,才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娘娘当真觉得,颖亲王的去世是偶然吗”
海兰珠尚不得其意,就听他悠悠道“这个世上可没有偶然皇上亲封的七位亲王里,我和颖亲王、成亲王就占了三位。这肃亲王是太子爷,郑亲王是皇上的心腹亲信,总有势单力薄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