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特工归来(二)-第2/5页
黑色铁门和四周的砂浆拉毛围墙,跟附近的老式建筑相辅相成,并不显眼,只是几个虎视眈眈的摄像头悬挂在铁门和围墙上,显得有些威严。
铁门伴随着一阵低沉的“嘎啦啦”的声音缓缓打开,大众车开进去之后,大门紧接着又慢慢的关上了。
门后是一个宽敞的院子,左侧居中有一栋十五层高的主建筑,在这一片低矮的老式建筑中显得有些突兀。这栋楼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虽然经过了数次翻新改造,但是外形上仍然保留了那个时代的三段式对称风格,实心红砖搭配灰色水泥墙面,老式的竖框格子窗户,淡灰色水泥窗台,显得质朴厚重,很有时代印记。院子右侧的围墙边有一排五层小楼,建筑风格跟红色的主建筑截然不同,明显是近些年新建的。
SIA——特别情报局的总部就设在这栋红色大楼里。这是个秘密机构,门口没有悬挂任何名牌和标志,只有外面的围墙一角孤零零的贴着一张“山川路28号”的门牌。
两名戴着耳机、身穿制服的保安走上前来,示意小孟停车并且放下车窗玻璃。看到车内端坐着的杜汉平,保安抬手向他行了个礼。杜汉平则是不动声色,向保安们摆了摆手算是打了招呼。两名保安一左一右,用警觉的目光在车里来回巡视了几遍,然后就挥手放行了。
总部大楼的地下二层有一个停车场,那里有一台专用电梯可以直达杜汉平办公室所在的十一层。但他今天在大楼前面就下了车,顺着台阶拾级而上,走进了大楼中间的大厅。进入大门之后,杜汉平随即加入到这个被不时响起的电话铃声、拿着文件匆匆而过的职员和吱吱嘎嘎的打印机声搅得忙忙碌碌的世界中。
“局长早!”不时有人向他轻声的问候。
他来不及多做停留,只是向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报以长者忠厚的微笑,然后就跟他们一起挤进了电梯里。
电梯几乎在每一层都会停下,不断有人进出。一直到了第七层,杜汉平跟着几名职员一起走了出来。
大楼的六层和七层是SIA最核心的部门——情报处的所在地,为了工作方便,这两个楼层之间有单独的楼梯可以保证上下通达。作为特情局职员人数最多的部门,情报处上下两层的格局几近相同——电梯左侧是一个开放式设计的工作大厅,成排的工作台上密密麻麻摆放着电脑和各类电子设备,大厅正前方和右侧的墙壁上各悬挂着一个巨大的显示屏,每个显示屏又分割成无数个小屏幕,通过卫星、互联网甚至通信系统收集而来的海量信息在显示屏上滚动显示着;电梯右侧则保留了办公楼原始的设计,窄窄的走廊两侧是大大小小的办公室和会议室。现在是早上八点三十五分,还没到正式上班时间,情报处的职员们却都已经进入了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对话声、电话铃声和电脑主机发出的“嗡嗡”声充斥着这个诺大的空间,整体的气氛不仅不嘈杂,反而显得极为专注。
杜汉平刚刚走出电梯,他的秘书沈睿雯就迎上前来,先轻声向局长问了声“早”,然后就跟在杜汉平身后大步走向走廊右侧的情报分析室。这是个洒脱干练的姑娘,五官秀气,眉清目秀,鼻子小巧挺拔,眼睛明亮有神。她的身材修长,举止稳重大方,身穿一身黑色套装,齐耳的短发随着有力的步伐节奏微微飘动着。
“昨晚的情况怎么样,林慧和常伟军有消息吗?”杜汉平边走边问。
“没有收到他俩的消息,但是情报处的同事收集到了一些信息,正在准备向您汇报。”
杜汉平习惯性的“唔”了一声,推开玻璃门走进了情报分析室。
位于走廊尽头的情报分析室由普通会议室改造而来,内部空间不算大,正面墙壁被一个巨型显示屏完整的覆盖着,左右两侧的墙上则是十几个大小不一的电子屏幕,分门别类的显示着不同的数据和信息。室内中央是一张长条型会议桌,桌上凌乱的摆放着各种电子设备、笔记本电脑、文件和已经喝光的矿泉水瓶。几名技术人员占据着会议桌左侧一角操作着面前的电脑和设备,特情局政委庞浩、情报处处长周伟、装备处处长李志杰围在桌子另一侧商量着什么,在他们身边还站着装备处研发部主任郭鹏飞、H组的联络专员安萍和几名工作人员。林慧和常伟军出发去缅甸执行任务之后,这里就成了临时指挥中心,前方发回的情报和信息都会在第一时间送到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