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穷酸书生-第3/4页





    梁国规定只有男子才可以入仕为官,但并不是所有男子都可以进考的,必须要有明确的户甲凭证和私塾或是官塾的凭印才获得了最基本的进考资格。获得进考资格的年满十六岁的男子都可以参加乡试,只有通过乡试才能参加会试,只有通过会试才能参加京试会考。梁国对进考要求很是严格,乡试和会试都只能是十中取一,且年纪过了二十五就不再具有进考资格,所以真正能参加京试会考的都是百中取一的人才。也正是因为这种高难度和长时间,也衍生了不少舞弊、贿考等此类的不法行为,梁帝一直以来对考场舞弊深恶痛绝,因而相应刑罚也是极重。

    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恰逢梁帝五十生辰,此次京试会考扩大了参考范围,只要有乡进资格的一律都可以参加,这种好事可是十年才能遇见一次,对于仕子们来说无异于天赐良机,能把握住京试会考的机会,日后便是人生坦途。所以,梁帝大寿过后,京城三省六部就开始着手准备这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京试会考。

    为了此次京试会考忙碌的不仅仅是京城的官员们。这一日宣韶宁闲来无事在街上闲逛着,发现京城日益热闹了,车来人往的,一派喧闹的景色,最是让宣韶宁意外的是,不少客栈都挂出了“客满”的招牌。

    “寒窗苦读数十年,只为一朝题名时啊!”宣韶宁由衷的感慨了一声,他虽已投身军旅,可仕子的情怀还是在心中深深扎根的。

    “走走走.......都说了我们客满了,你去别处问问吧!”

    “哪里满了,方才我问一住店之人,他还说尚有空房啊!”

    “说没有就没有了,不做你这种人的生意,走走走!”

    “奸商!你们这是店大欺客!”

    宣韶宁被前方不远处的吵闹给吸引了,一家客栈前站着两人在互相推搡、争辩,周围已经围上了不少百姓。

    宣韶宁走近一看,这家客栈名为“隆祥”,就在大门口已经挂上一个硕大的木质招牌“客满”,一个店小二模样的人站在门口,而此人对面的是一个一身粗衣、面容干净的书生模样的人,白净的脸庞上已经因为之前的争执涌起了阵阵红晕,怒目而视,双拳握得紧紧的。

    “还瞪我!我们客栈就是不招待你这样的穷酸书生,哼!”那伙计一脸鄙夷地转身回到了店内。

    书生咬了咬牙,收回了一直怒视着的视线,也松开了攥紧的拳头,整了整背上的行囊,在围观人们或是怜悯、或是讥讽的眼神中缓缓地离开了。宣韶宁感同身受,不禁想起八年前自己更为不堪的处境,于是喊了一声“这位兄台,请留步!”

    那书生迟疑地回过头来,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宣韶宁,他甚至怀疑是不是在叫自己。

    宣韶宁快步走到了书生的身边“不必怀疑,我叫的就是你。”

    书生再次紧了紧身上的行囊,有些防备地问道:“找我?找我何事?”

    “看你的装束,想必是进京参加此次京试会考的吧?”宣韶宁并没有直接回答书生的问题,而是自顾自的开始了分析,“十年一次的大好机会,凡是仕子都不会错过。今日我一路行来,发现已经有不少客栈都已经客满了,兄台你一时找不到住处也是情理之中的。”

    被宣韶宁这么一说,书生倒来了兴趣,“照你这么说,方才的争执是我的不对咯?凡事只看表面,想来兄台也是肤浅之人!”书生干脆利落的表明自己的态度,转头欲走。

    “不知兄台你贵庚啊?”宣韶宁似乎完全不在意书生此时的不耐,继续问到。

    “与你何干?”

    “看兄台面相,想必与我年纪相仿,都已是弱冠的年纪,这许多事,却还是这般看不清看不透,谁之过呢?”

    书生似乎是被宣韶宁问住了,一时间答不上话来。

    “这十年一次的机会,不仅是给如你这般的寒门学子,也给了官宦子弟、商贾人家。人家出得起银子,包下了整座客栈,也不是难事,心里了然即可,又何必去做无谓的理论,徒惹自己难堪呢?”宣韶宁根本没有在意书生的神情,滔滔不绝地说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