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风险贷款
翌日早晨7点多,乐立骑着行里奖励的摩托车赶到了支校当他走到信贷科办公楼层时,发现已经来了好几个人。看到吴运梁办公室的门敞开着,乐立径直走了进去。
看到乐立进来,吴运梁紧蹙的眉头皱了皱,他如获大赦般地对乐立:“乐科长啊,你可来了,昨一我给你打了无数个电话,就是找不到你,可把我急坏了!”
乐立语气轻松地:“吴科长,你不是要处理几事情,再和我交接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运梁欲言又止,他吞吞吐吐地:“有事,也没事;没事,还是有事。算了,我先不和你了,一会杜行长会亲自和你!”
到了般钟,杜行长让人把褚副行长、吴运梁和乐立喊了过去,在他的办公室召开一次紧急会议。
原来是市酒精厂出了问题,这个酒精厂是从过去的老酒厂分离出去的,老酒厂是采用传统工艺酿制白酒,产量有限,上一任厂长就头脑一热,从市商业银行贷款2000万,就上了这个酒精项目,本意是用生产出来的酒精进行勾兑,继续生产“丰阳大曲”。但出来第一批酒后,市场一片哗然,口味和酿造的酒差远了,因此酒精厂就始终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市里把老酒厂改制出售后,酒精厂走马灯似的换了几任厂长,都没能扭转局面,贷款利息一直在挂着账,虽然这笔贷款不是杜行长放的,但到了这个地步,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来解决。
昨市工业局的马局长给杜行长打来电话,通报市里的意思是想把这个酒精厂破产改制,把贷款挂起来。杜行长一听就急了,在电话里和马局长吵了起来,但马局长也是按照市领导的命令行事,他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杜行长就找褚副行长和吴运梁、乐立商量对策,方才知道吴运梁的九九,杜行长盛怒之下把吴运梁臭骂了一顿,让他务必找到乐立,立即办理交接手续,这才有了吴运梁刚才的表现。
等杜行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他开始询问大家的意见。吴运梁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他无所谓地:“我当了五年信贷科长,也受了酒精厂五年的气,我觉得这个厂子晚死不如早死,破产就破产,把账先挂起来再吧!”
杜行长气得一拍桌子,“吴运梁,你这是什么态度,你的口气太轻松了,这么大额度的贷款挂账,你让我怎么去交待!”
褚副行长气愤地道:“我坚决不同意破产,我们一定要和市里据理力争,把这个企业保下来,如果破产挂账,是要追究我们的管理责任的,弄不好我们就得被撤职!”
两个人截然相反的意见,让杜行长也左右为难,但乐立第一上任,杜行长也没指望乐立能拿出什么意见来,屋里一下子陷入了沉默。
乐立看了看正在沉思的杜行长,他恭敬地:“杜行长,我知道各位都是领导和前辈,在这个场合我没有发言权,但我有个想法,出来供大家参考!”
杜行长眼睛里闪过一抹亮光,他用鼓励的语气:“乐,但讲无妨,错了也不要紧,毕竟你还没有正式进入角色。”
乐立郑重地点零头,语气坚定地:“过去酒精厂的经营情况我不了解,不知道病根在哪,但可否联系一个专业团队或者有意向的投资者,把这个酒精厂盘活呢?”
吴运梁不屑地:“你想到的这个办法,市里早就试过了,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
杜行长愠怒地:“吴运梁,那你酒精厂的病根在哪?市里边是怎么试验的?”
要让吴运梁想出好的解决办法那是不行,但让他挑毛病,那是他的强项,他不满地:“酒精厂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生产的出来的酒精计划全部供给老酒厂,因此没有其他销售渠道,甚至连销售部门都没有,老酒厂不用后就彻底积压了;第二,酒精厂的建设资金全部来源于贷款,没有任何流动资金,几轮折腾下来以后,想再开工都难;第三,当时引进的设备很先进,但维护成本和难度大,现有的人员难以驾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