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欧阳修府上-第3/4页



        欧阳修刚为京官,也只能住公租房。

        当时他住在里仁巷,一到下大雨即泛滥成灾。

        欧阳修曾与好友梅尧臣吐糟这居住环境。

        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墙壁豁四达,幸家无贮储。

        就这样欧阳修在这样破屋里一住十七年,一直到被贬滁州时,在写下醉翁亭记时之前,都住在里仁巷的公租房。

        如今回京,欧阳修贵为翰林学士,嘉祐二年的知贡举,方才在京里换了一间大宅子。

        不过不是买,还是租房。

        只是欧阳修从住公租屋改为租私宅。

        这里不得不说大宋的公租房制度好了。

        宋朝公租房事务归店宅务来管,出租所得都归国家所有。这样的公租房,朝廷多只收二三百钱一个月。

        有时候遇到大雪灾害,宽厚的仁宗皇帝还经常会减免汴京百姓几天的房租钱。

        如今贵为翰林学士的欧阳修,已在甜水巷租了一间大宅。如此大宅是私宅,不是属于店宅务的公租房。相较之下,已是好上太多了。

        到了欧阳修的宅子,章越但见门前若市。

        不少士子都在门前排队等着投贴行卷。

        但见这些人都带着一大袋的文章,肯定是请欧阳修过目的。

        想想三苏的例子,就知道为何这么多读书人要来欧阳修这投贴了,更何况人家还是嘉祐二年的知贡举。

        章越心道我又非行卷的,何必与这些人搅和在一处。但章越上前几步,前面的士子,以及门口把守的军汉即嚷嚷道,不许越次,按序在此排着。

        章越为人阻拦也懒得多费口舌心想,罢了,多等一会吧。

        结果章越就等了近半个时辰,方才挪了门前时,门子看了章越一眼问道:“你的卷子呢?”

        章越则道:“我不是来行卷的,我从闽地而来,有一份信要呈给欧阳学士。”

        门子道:“既是送信来的,何必与他们搅在一处。”

        章越心道,我也想这么说,可是你们给我机会了吗?

        章越笑了笑道:“初来乍到,不懂这里规矩。”

        门子道:“你在门房等着,若一会没有回话,就回去吧!”

        章越点了点头道:“也好。”

        于是章越即在门房里坐下来,然后看着士子们陆续投卷,章越也是佩服,这么多卷子,欧阳修怎么可能看得完?

        何况他如今贵为翰林学士,肯定是公务繁忙,也很难再有那么多闲工夫如以往那般汲引后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