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回众儿女欢聚没门院 孤老头进军乱坟岗-第3/10页
玉柔赞同着说:“对呀,按理来说,杏花也应该有个自己的孩子。你去就和他们这么说,国家对地震灾区的人或许可以灵活一点。如果能申请个生育指标就好了,一切都合法啦,或许还能把粮食要回来哩。”
玉顺笑着说:“想得倒美,粮食早就没有啦。那都是无所谓的事,如果杏花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会死心塌地的好好过日子啦。”
玉柔忙说:“对,那你明天就抓紧出去跑,家里的事交给我。”
玉顺夫妻说办就办,很快就把该跑的路跑完了,该说的话说到了,该办的事办好了。然而,玉顺并不高兴,他的心情反倒沉重了。
原来,杏花真的怀上了孩子,玉顺虽然疏通了一切渠道,心里却为他哥这对新婚夫妻担忧。他哥单身生活过了十几年,辛辛苦苦地把小凡拉扯大了,好不容易刚刚有了老伴,只说能过几年舒心日子,如果再有个孙子,他老两口还轻松得了吗?现在这年轻人,生娃都是给父母生哩,自己屁股一拍就没事啦。一个孩子长大容易吗,雄关漫道真如铁呀!他老两口都那么大年纪啦,还得迈步从头越,他们往后的日子怎么幸福呀?
玉柔知道他的心思,一再劝着说:“别熬煎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咱们可以帮他呀。其实,上了年纪的人,没有事干,在家带带孩子,享享天伦之乐也好。往后条件好了,两三年就能上幼儿园,没有多辛苦的。”
玉顺叹着气说:“唉,大哥那人和别人不一样,从来不靠人帮,把啥都分得特别清。小凡一直都是他自己照管,收种季节咱才能照管几天。”
玉柔说:“不怕,咱不和他分清,时间长了,他要分也难分清啦。”
且不说玉顺这边如何担心,常大伯和柳枝单身多年,今天走到一块,二人都像年轻了许多,每天忙前忙后、迎来送往,也不显得疲倦。陪乡亲喝茶聊天,谈笑风生;迎客人脚轻腿快,满脸堆笑。真个是:
阴阳结合元气生,好像帆船遇顺风。
金鱼成双翔水面,飞鹰作对击长空;
缺水旱苗得雨露,多彩蝴蝶舞花丛。
人逢喜事精神爽,隔壁夫妻空担忧。
常大伯和柳枝二人在这所没门院里,进厨同作,吃饭同桌,有茶同喝,有话同说。小凡上学一走,家里就成了他两个的二人世界啦。
这个黎明浇菜地,那个清早扫院落;
这个洗菜和面团,那个劈柴去烧锅。
睡觉之前看电视,茶余饭后听广播。
清茶淡饭依然美,土炕粗枕热被窝。
笨手笨脚偎依少,知冷知热关爱多。
两厢情愿结伴侣,没门院里度蜜月。
少男少女恩爱重,老夫老妻亦快乐。
人到暮年福何在?有儿不如有老婆。
这二人一个多年没见老汉,一个多年没见老婆,但毕竟年龄不饶人,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形影不离、如饥似渴,却也是相敬如宾、感觉不错。只可惜以前的大好时月,一去不返,已经白白耽搁。
这天吃过早饭,他们坐在院里听了一会广播,常大伯说:“村里的乡亲基本上都来过了,今天可能没人来啦,咱们何不出去走走,在村里转转,到地里看看,就当熟悉环境哩,顺便再看咱的包谷棒子离身没有。”
柳枝朝前看了看说:“咱们都走了,这门怎么收拾呀?”
常大伯笑着说:“没事,没事,没有门才好,咱的东西只会多、不会少。前些日子,这院子被计生执法队处罚得不像样子,麦子拉光啦,大门挖走啦,屋里能烂的东西全砸烂了。我去医院陪了两天老蝴蝶,回来家里彻底变了样,麦子多了十来袋子,玻璃、电视全部换成了新的,厨房里的灶具应有尽有,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拿来的。我估计都是乡亲们弄的,咋问也没人承认,想退都没办法退。不退吧,心里老过意不去。”
柳枝说:“这都是你的人品好,在群众中威信高,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大家都在心里记着哩,遇了事就心甘情愿地帮,不承认就是不想叫你还。这有为难的啥哩,咱们出去转转,想办法做点好事也能还人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