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百姓无罪



    刘玄心里有怨气,需要人来开导。

    “黑巾军”需要发泄愤怒,需要有缺肉靶子。

    三后,十二月十三,云中城里出来一个白衣青年,约莫28、9岁年纪,与刘玄相近。

    只是刘玄吃了“金桃”,看起来只有20岁。

    他雄姿挺拔,在那个青年面前,如大山一般。

    看到刘玄之后,那人也是一惊,万没想象皇帝是这样的英雄少年。

    他名叫张烛义,年29,非并州本地人。

    在朋友家暂住些时日,没曾想遇上兵祸,就滞留在了云中城。

    刘玄看他白净,想必是没吃过苦的,就板起脸问他:

    “张烛义,你可不是来闲话的,朕问几个问题,答的不好,你可就走不了了。”

    没曾想,张烛义临危不惧,浅浅一笑,做一个请的眼神。

    刘玄自觉优势在我,也不废话,开口就问:

    “云中守军造反,杀死官军1万多人,‘黑巾军’帐下,人人都要杀敌报仇,朕为何要放过他们?”

    “因为陛下是万民之主,心存仁爱,不然也不会给机会,让草民来劝解陛下。”

    他给刘玄扣高帽,是想缓和一下氛围。

    刘玄没那么高高在上,他需要有人帮他,把这口气出了,就发怒道:

    “朕是拥有万民,可云中,不认朕这个皇帝。”

    “他们不认朕,朕为何要认他们呀?”

    张烛义略微沉思后,严肃起来,思量再三才开口:

    “云中百姓万死不敢不认陛下,他们之所以躲避官军,是怕国丈拓跋辩回来主政并州,人人畏惧,才酿成大祸。”

    “若陛下顺应民意,罢免前中山王拓跋辩,那别云中一座城池,就算是整个并州,也会箪食壶浆,喜迎官军啊!”

    这话时,俨然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态。

    刘玄吐槽一句:

    “你在教朕做事啊!”

    张烛义连声不敢,他只想为民谋一条生路。

    刘玄佩服他的勇气,但关于底线的东西,他不能破。

    刘玄给他掰两根香蕉和葡萄给他,塞他手里,笑问:

    “如果朕杀定了拓跋渊,云中百姓,会如何反应?”

    张烛义愣了一下,他没听过拓跋渊的坏话。

    于是口气坚定的回答:

    “那自然是,披白衣,十里相送,以感贤王恩德。”

    他的情真意切民心,让刘玄愈发的难受。

    因为拓拔渊犯的是底线错误,不可饶恕。

    不然他这么多大舅子,都竞争上岗,下哪还有安宁的时候!

    刘玄留他吃一顿饭,席上单独和他讲:

    “朕之所以犹豫,是不想为难云中百姓,他们无罪。”

    张烛义刚想吹捧,刘玄就用手按了下来,继续道。

    “在朕眼里,百姓就是叛军的人质,朕也不想杀人,但他们把朕,把国家往绝路上逼,那也只好放弃云中了。”

    刘玄听到张烛义的话以后,反应过来,他们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在同一价值观下对话。

    他要为整个国家负责,云中再大,不过一城一地,不是他拓拔渊自立为王的资本。

    刘玄之所以问罪张烛义,还有一层原因,是他很羡慕拓跋渊得民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