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空方阵与炮兵-第2/3页





    紧接着,弓弩兵也射出一支带有红色尾羽的箭。同样,这支标记箭也起到了测距的作用。

    这样,无论箭手或火炮手都能够知道大概的作战半径。也许古代人在没有测距仪的情况下就是用这个方法吧。

    眼看敌军快要到达火炮的标记,华夏当即下令炮兵发射火炮。

    轰!轰!轰!

    25门火炮同时发射,巨大的响声非常震撼。队伍的前方升起一阵白烟,25发炮弹同时飞向迎面而来的敌人。

    嘭!嘭!嘭!

    炮弹直接落到人群里面,巨大的冲击力让炮弹跌撞到地面上便四散开去。炸开的炮弹碎片直接溅射到这群原始人的身上,他们的手脚、身体、头部、无不被炮弹的石块碎片砸到。锋利的石块在这些人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伤口,鲜血直流。不少人被直接击倒在地。

    火炮接连发射了好几轮,很多敌人被炮弹炸得头破血流,甚至断手断脚。

    同样,十门床弩更是不停地发射飞矛,虽然床弩的攻击距离有二三百米,但一矛下去至少也能干掉一个人。

    尽管是这样,但敌人并没有退却的意思。也许是火炮和床弩的攻击密度不够,又或者是他们有别的原因。

    迎面而来的敌人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同样,两军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火炮床弩快撤回到阵中!鼓手击鼓,准备迎战!”华夏看到双方距离差不多了便命令道。

    前方的床弩车兵和火炮兵接到命令后便有序地撤回到方阵的中间,刀盾兵立马堵回了缺口。中空方阵再次变得严密。

    敌军进入到了弓弩的射程范围。弓弩队伍的队长们立刻举起旗子命令士兵进行射击。

    咻!咻!咻!

    水平射击的弩箭和弧形抛射的弓箭交错地击向迎面而来的敌人。几百支箭同时射向敌军,冲在最前面的敌人相继倒在地上。即使这样,但敌人还是前仆后继地涌上来。

    几万个敌人如潮水般迎面而来。

    很快,相方就短兵相接了。密密麻麻的敌人如同蚂蚁一样把中空方阵包围起来。

    坚实的刀盾兵顶在最外围。刀盾兵的后方长达7米的长戟收割着扑过来的敌人。长戟兵后方的弩箭手熟炼地踩弩搭箭,射杀着远处的敌人,弩箭手一分钟能发射五六支弩箭。最里面的弓箭手则拉弓上弦采取抛射的方式击杀最外围的敌人。但是,弓箭手对臂力的要求高,基本上士兵在满弓状态下连续射5箭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再进行射击。

    而床弩车撤回阵中也继续采取抛射的形式进行射击,至于火炮就不行了,搞不好还会伤到自己人。

    敌人也不示弱,他们一队人马拿着长矛投向方阵的一侧。不过,这都被刀盾兵一一挡下来。弩箭手随即向这队投矛手进行射杀。

    敌人还有一样攻击武器就是石块,他们靠近方阵后便向阵中投石块,这些石块有大有小,也可能是刚才碎裂的炮弹。

    不过,方阵的战士都是头戴钢盔,身穿护甲。这些石快根本伤不了士兵的分毫。

    方阵后面的骑兵部队在接到华夏发出的信号后也冲向敌人的外围。200多个重装骑兵如同装甲车般把游走在外围的敌人续一撞倒在铁蹄下。

    战场上传来阵阵的惨叫声、厮杀声,还有激昂的战鼓声。

    组成方阵的部队如同堡垒般坚挺在平原上,散乱的敌人则在方阵的外围徘徊被杀。装甲车般的重甲骑兵不时穿插在散乱的人群当中。重甲骑兵所到之处都留下一俱俱尸体。

    战争是残酷的,尽管这些敌人当中有很多老弱妇孺,但战士们也毫不手软。

    战事持续了一个小时,华夏终于发现了这些敌人为什么会前仆后继地扑上来送死了。因为,他们后面有一排装备精良的队伍驱赶着这群老弱残兵前进。

    照这样下去,箭很快会用光的!

    华夏便让旗手升起旗子同时也让鼓手改变一下击鼓的频率,这是一种信号。是一种召回重甲骑兵的信号。没办法了,古代没有对讲机只能通过预定好的鼓声和旗子发号司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