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下)-第2/3页
至于流马的设计,则是这样描述:“肋骨部分长三尺五寸,宽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两侧对称。前轴孔中心位置距离头部四寸,孔径为二寸。前脚孔中心距离前轴孔四寸五分,孔径一寸。前杠孔距离前脚孔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孔径一寸。后轴孔距离前杠孔一尺五分,大与前轴孔相同。后脚孔距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同样与前脚孔一致。后杠孔距离后脚孔也是二寸七分,而后部承载体积离后杠孔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宽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参数与其相同。配备两个方形的装载囊,厚度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宽一尺六寸,每个装载囊能装下二斛三斗米。装载囊上端距离肋骨下缘七寸,前后一致。上杠孔距离下杠孔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孔径七分,八个孔规格相同。前后四只脚宽二寸,厚一寸五分。整体形状类似象形,圆环直径四寸三分。中间有三个轮轴孔,长二尺一寸,宽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跟前后杠是一样的规格。”
众将领看完这份详尽到极致的设计明书,纷纷拜服:“丞相您真是神一般的存在啊!”
过了几,孔明大神亲自监工的木牛流马项目终于竣工,这些家伙就跟真牛真马一样灵活,上山下坡那叫一个溜。蜀军一看到这新鲜玩意儿,个个都乐得跟中了彩票似的。孔明一声令下,让右将军高翔带领一千精兵,驾驶着这批木牛流马,从剑阁一路直达祁山大本营,专门负责运输粮草,供应前线蜀兵使用。后世有人为此写下赞诗:“剑关险要驾驭流马显神通,斜谷崎岖木牛行走如飞龙。后代若能借鉴此法运粮草,输送补给何愁让人愁断肠?”
另一边厢,司马懿正在为如何破解蜀军粮草问题烦恼不已,突然间兵来报:“蜀军动用了木牛流马来运送粮草,不仅人不累,连牛马都不用吃草。”司马懿一听,惊得差点没跳起来:“我之所以坚守不出,就是想耗尽他们的粮草,等他们自乱阵脚。如今他们用这种方法,显然是长久之计,看来是不打算撤退了。这可如何是好?”他赶紧找来张虎、乐綝二将,布置任务:“你们各自带五百精兵,乔装成蜀兵,趁夜从路摸过去,等蜀军驱赶木牛流马经过时,瞅准时机杀出来,别贪多,抢个三五匹就撤。”
二人领命而去,按照计划埋伏在山谷之中,果真等到了高翔带着部队和木牛流马出现。待蜀军走过一大半,两边齐声呐喊冲出。蜀军毫无防备,丢下了几匹木牛流马,张虎、乐綝欢喜地地把这些战利品拉回了魏营。司马懿仔细一看,这木牛流马确实活灵活现,不禁心中暗喜:“你会造这个,难道我就不会吗?”于是召集百余名巧匠,当面拆解缴获来的木牛流马,按照其尺寸、结构进行复制。果然不到半个月,造出了两千多只与孔明所造一样的木牛流马,同样可以奔走自如。随后司马懿派镇远将军岑威率领一千兵马,驾驶这批山寨版木牛流马去陇西搬运粮草,从此往返不断。魏营将士们见状,无不拍手称快。
话高翔回去找孔明汇报,魏国的兵把咱们的木牛流马顺走了五六匹。孔明一听,乐了:“哎呀,这正中我下怀啊!我就是故意让他们拿走几匹,这样一来,我们用这几匹木牛流马的成本,就能换回他们那边大量的粮草资源。”众将一脸懵逼,问孔明:“老大,你怎么算得这么准?”孔明笑眯眯地:“司马懿这家伙看到我们的木牛流马,肯定要模仿咱的设计自己造一批。等他造好了,我就又有新招了。”
过了几,果然有人来报,魏军也开始制造木牛流马,往陇西运粮草呢。孔明一听,心里暗爽:“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然后他开始调兵遣将,对王平:“你领一千兄弟,乔装成魏军的样子,趁夜色偷偷越过北原,就你们是巡粮部队,直奔他们的粮草地,把守卫的人都干掉;然后再赶着那些木牛流马返回,假装往北原来的方向跑。魏军肯定会追过来,这时候你们就把木牛流马的舌头部件一扭,它们就动不了了,你们直接弃之不顾,等魏军傻乎乎地去拽不动这些木牛流马的时候,我们再派兵过来,把舌头部件复位,让木牛流马继续前进,魏军绝对会以为这是什么妖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