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上)-第2/3页
诸将遵照孔明指令行动,很快就有巡哨军向司马懿报告此消息。司马懿召集众将商议:“孔明这样布置,其中定有计谋。他以攻打北原为幌子,实际上是想借水势烧毁浮桥,干扰我军后方,进而攻击我前方阵地。”于是立即下令给夏侯霸、夏侯威:“如果听到北原方向有动静,你们就立刻带兵至渭水南山之中埋伏,等蜀军到达时进行攻击。”又令张虎、乐綝带领两千弓弩手隐蔽在渭水浮桥北岸,待蜀军乘木筏顺流而来时,全力射击,阻止其靠近桥梁。此外,他还传令郭淮、孙礼:“孔明意图暗渡渭水进攻北原,你们新建的营地兵力有限,可以全部埋伏在半路上。若蜀军午后渡河,黄昏时必然来攻。你们只需假意败退,蜀军肯定会追击,这时你们用弓箭反击。我会水陆并进,若蜀军大规模来攻,看到我的指挥信号再一起出击。”安排完所有指令后,他又令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军支援前营,自己则亲自率军救援北原。
话孔明调兵遣将,安排魏延、马岱率军渡过渭水攻打北原;吴班、吴懿则领着木筏兵去烧毁浮桥;王平和张嶷为先锋队,姜维和马忠居中,廖化与张翼殿后,兵分三路直攻渭水的旱营。这中午时分,蜀军离开大本营,全员渡过渭水,摆开阵势,缓缓前校
接近北原时,色已晚,魏国的孙礼发现蜀军动向,果断放弃营地撤退。魏延识破魏军已有防备,立即下令撤退,但四面八方突然杀声震,左边司马懿,右边郭淮,两路魏兵夹击而来。魏延和马岱奋力突围,不少蜀军士兵掉入水中,其余人马无处可逃。幸亏吴懿及时率军赶到,救下落水士兵并阻击魏军。而吴班分出一半兵力驾驶木筏沿河烧浮桥,却被岸上的张虎、乐綝用乱箭阻挡,吴班不幸中箭落水身亡,剩余蜀军跳水逃生,木筏全被魏兵夺走。
与此同时,王平和张嶷并未得知北原战况不利,直奔至渭南魏营前,却发现周围一片寂静,不见魏兵踪影。王平猜测可能是司马懿提前得到消息做好了准备,决定先观察浮桥火起后再进攻。就在这时,一骑飞驰而至,报告:“丞相命令我军急速撤回,北原之战和浮桥之战都失利了。”王平、张嶷听闻大惊失色,急令撤军,却不想背后遭到魏兵包抄,对方鸣炮一响,一齐杀来,火光冲。王平和张嶷率部迎战,双方混战一场,最终他们奋力突出重围,但蜀军损失惨重。
孔明回到祁山大寨,清点败兵,折损万余人,心中十分忧虑。此时,费祎从成都赶来拜见丞相。孔明请费祎入内,并对他:“我有一封书信,正想麻烦你送到东吴,不知你是否愿意前往?”费祎答道:“丞相有命,岂敢推辞?”孔明即刻修书交付费祎。
费祎带着书信径直来到建业,觐见吴主孙权,呈上孔明所写的信件。孙权打开一看,信中大致内容是:“汉室如今不幸,纲纪紊乱,曹贼篡位逆,祸患至今。我孔明受刘备托付之重任,怎敢不尽心竭力?现大军已在祁山集结,敌寇即将覆灭于渭水。恳请陛下念及同盟之情,派遣将领北征,共取中原,共享下。言不尽意,望圣上详察!”孙权看过书信,欣喜万分,对费祎表示:“朕早有意兴兵,只是未得机会与孔明会合。如今既然收到此信,朕即日起亲自统帅三十万大军亲征,进驻巢门,夺取魏国新城;同时命令陆逊、诸葛瑾等在江夏、沔口屯兵,攻击襄阳;再派孙韶、张承等从广陵出兵,攻打淮阳等地:三路兵马同时进发,共图中原。”
费祎拜谢孙权,并表示:“若真能如此,中原之地不久必能收复!”孙权设宴款待费祎,在席间询问:“在丞相军中,谁将率先破敌?”费祎回答:“魏延当仁不让。”孙权听后笑着:“此人勇猛有余,但心性不稳。一旦没有了孔明,他恐将成为祸端。孔明岂能不知?”费祎点头赞同:“陛下所极是!臣回去后,定会将此言转告孔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