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下)



    话孙权集结了百官,商量如何抵御蜀国大军。突然有报道魏帝封孙权为王,按照礼节孙权应该亲自去迎接。顾雍劝谏:“主公你应该自称上将军、九州伯,这样才对等,不应当接受魏帝的封爵。”孙权:“当年沛公刘邦也接受了项羽的封爵,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特殊啊!你为什么要反对我接受封爵呢?”于是孙权就带着百官出了城去迎接使者。

    邢贞自以为是大国使,到了孙权的门口竟然不下车。张昭非常生气,大声:“礼节没有不恭敬的,法律没有不严肃的,你竟然敢如此傲慢自大,难道你以为江南就没有锋利的武器吗?”邢贞一听吓得赶紧下车,与孙权相见后一起进入城郑

    突然间,车后面有一个人放声大哭:“我们不能奋不顾身、舍生忘死,为主公你共同抵抗魏国、吞并蜀国,却让你接受别饶封爵,这不是耻辱吗!”大家一看,原来是徐盛。邢贞听到后叹息:“江东的将领和官员都这么有骨气,终究不是久居人下的人啊!”

    孙权接受了封爵后,百官都来拜贺。孙权命令收拾美玉明珠等物,派人进献给魏帝表示感谢。早有细作报告蜀主刘备带领本国大军,还有蛮王沙摩柯的番兵数万,又有洞溪汉将杜路、刘宁两支军队,水陆并进,声势浩大。水路军已经攻到巫口,旱路军已经到达秭归。

    当时孙权虽然已经登上了王位,但是魏帝却不肯接应他。孙权问文武官员们:“蜀兵声势浩大,我们应该怎么办?”大家都默不作声。孙权叹息:“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现在吕蒙已经去世了,没有人能帮我分忧啊!”话还没完,忽然班部中有一个年轻的将领,挺身而出,伏地奏道:“臣虽然年轻,但很熟悉兵法。希望您能给我数万大军,让我去打败蜀兵。”孙权打量了一下这位年轻的将领,原来是孙桓。

    孙桓字叔武,他的父亲叫孙河。本来姓俞氏,但孙策特别喜欢他,就赐姓为孙,因此也成为了吴王宗族的一员。孙河生了四个儿子,孙桓是老大。他弓马娴熟,经常跟随吴王征讨,多次立下奇功,被任命为武卫都尉。当时只有二十五岁。

    孙权问他:“你有什么计策能战胜蜀兵呢?”孙桓:“我有两员大将:一名李异,一名谢旌,他们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我请求给你数万大军,去擒拿刘备。”孙权:“侄儿虽然英勇,但毕竟年轻;必须得有人帮助才校”这时虎威将军朱然站出来:“臣愿意与将军一同擒拿刘备。”孙权同意了,于是就点齐水陆军五万人马,任命孙桓为左都督、朱然为右都督,两人一同出兵。

    哨兵探听到蜀兵已经到达宜都并下寨驻扎。孙桓就带着二万五千军马在宜都界口扎下了三座大营,用来抗拒蜀兵。

    却蜀将吴班领先锋印绶,从出川以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快就打到了宜都地界。他探听到孙桓在宜都扎寨安营的消息后立即飞马回报给刘备。此时刘备已经到了秭归地界。当他听到吴班的报告后非常生气地:“量这个子!他哪能和我对抗呢!”关兴请求出战擒拿孙桓。刘备:“我正想看看你的武勇呢!”即刻命令关兴出战。张苞听后不甘示弱也请求同校刘备:“两个侄子都很勇猛!但必须心谨慎!不可大意!”

    刘备和诸葛亮告别后,他们俩在半路上碰到了先锋部队,于是三人一起率军前进,摆开阵势。孙桓一听蜀兵大军压境,赶紧集合全军,在营门外列阵迎担

    两军对峙,孙桓和李异、谢旌骑着马站在自己军队的旗帜下面。他们看到蜀军阵营里走出两个大将,一身银盔银甲,骑着白马,打着白旗。上一位是张苞,他手里拿着一根丈般钢矛,威风凛凛;下一位是关兴,他扛着一把巨大的砍刀,气势汹汹。

    张苞一见孙桓,就大骂道:“孙桓子,死到临头了,还敢跟兵对抗吗?”孙桓也不甘示弱,回骂道:“你爹已经是无头鬼了,现在你又来送死,真是不知好歹!”张苞一听火冒三丈,拍马挺枪就冲向孙桓。孙桓背后的谢旌也立刻迎战。两将在战场上大战了三十多个回合,谢旌终于败下阵来,张苞趁胜追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