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下)-第2/3页



    孙权进入皖城不久,凌统也领兵抵达。孙权慰问完毕后,大大犒赏了全军将士,特别重赏了吕蒙和甘宁等人,并设宴庆祝胜利。席间,吕蒙谦虚地让甘宁坐上座,高度赞扬他的功劳。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凌统想起甘宁曾杀了他父亲的旧仇,又看到吕蒙夸赞甘宁,心里怒火中烧,瞪大眼睛看了甘宁半,突然拔出腰间的宝剑,站起来高喊:“宴会没啥乐子,我来舞剑助兴!”甘宁心知肚明,推开果盘起身,两手各拿一根方画戟,迈步走出来:“那我也来秀一把筵前使戟的功夫。”吕蒙见二人情绪不对,立刻一手拿着盾牌,一手提着大刀,站在中间:“二位虽然厉害,但我这个技术流也不差哦!”完便耍起炼牌,巧妙地隔开了两人。很快有人报告给了孙权,孙权急忙骑马赶到现场。大家看到主公来了,这才放下手中的兵器。孙权:“我了多少次你们别老惦记旧仇,今这是闹哪出啊?”凌统哭着跪倒在地。孙权好歹劝了半。第二,大军继续出发攻打合淝,全体部队整装待发。

    张辽因为皖城失守,心情低落回到合淝。这时曹操派了个快递哥薛悌给他送来一个神秘木盒,上面贴着曹操的亲笔封条,并附言:“敌军来犯时方可打开。”这刚巧有人汇报孙权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杀奔合淝而来。张辽一看,哟呵,时机到了,果断拆开木盒,只见里面写着:“若孙权兵临城下,张辽、李典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进将军固守城池。”

    张辽把这份“作战指南”给李典和乐进看,乐进问:“张将军,您怎么看?”张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主公现在远征在外,吴军以为我们必败无疑。如今咱可以主动出击,拼死一战挫其锐气,安定军心后再坚守城池。”谁知李典同志平时跟张辽关系有点微妙,听到这话没吱声。乐进见状,心想人多势众打不过,不如稳守,便:“敌众我寡,硬碰硬恐怕不是明智之举,还是坚守为妙。”

    张辽一听急了:“你们这是私心作祟,不顾大局!我现在就带兵出城决一死战!”边着边让手下准备马匹。李典被张辽这一番话激得热血沸腾,拍着胸脯表态:“既然张将军如此大义凛然,我李典岂能因私人恩怨而忘公事?一切听从指挥!”张辽听罢大喜过望,开始布置战术:“明日咱们在逍遥津北面埋伏,等吴军冲过来时,先切断师桥,我和乐进一起夹击他们。”李典领命后自去点齐兵马埋伏。

    再孙权这边,他派出吕蒙、甘宁作为先锋,自己与凌统居中,其余将领随后跟进,目标直指合淝。吕蒙、甘宁率前队逼近,正好撞上了乐进的队伍。甘宁二话不,策马上前与乐进单挑,打了没几个回合,乐进故意装作败退逃走。甘宁招呼吕蒙一块追击,孙权则在第二梯队督战,听前军取得优势,催促全军加速前进,来到逍遥津北侧。忽然间炮声连珠般响起,左边张辽带着一票人马杀了过来,右边李典也带领部队包抄过来。孙权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让人传令召回吕蒙、甘宁回援,可这时候张辽的部队已经杀到眼前。凌统手下的骑兵只有三百多号人,面对曹军如山倒般的攻势根本抵挡不住。凌统一脸焦急地大喊:“主公,您咋还不快点渡过师桥啊!”

    话音未落,张辽带着两千多精骑如同一阵旋风般冲杀过来。凌统瞬间火力全开,全力以赴迎战。孙权一看这阵势,赶紧纵马跳上桥头打算逃跑,可桥南边的桥板已经断了足有一丈多长,压根儿没有立足之地。孙权顿时吓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时候,牙将谷利大声喊道:“主公,您先勒住马退后一段距离,再加足马力向前冲,一鼓作气跳过桥去!”孙权听了,赶紧张罗起来,先把马往后撤了三丈多远,接着策马扬鞭,那马仿佛神助一般,腾空而起,稳稳地落在了桥南面。后世有人为此写诗称赞:“当年的卢跃檀溪,今看吴侯败合肥。退后一鞭马蹄疾,逍遥津上玉龙飞。”孙权成功跳过桥之后,徐盛、董袭立刻划船前来接应。凌统和谷利死死挡住张辽的进攻。甘宁、吕蒙领兵回援,不料却被乐进从背后追击,李典又截住他们厮杀,这一仗下来,吴军折损大半。凌统率领的三百多人几乎全部战死,他本人也身中数枪,拼死杀到桥边,却发现桥已断裂,只能绕河逃命。孙权在船上眼见此景,急令董袭驾舟接应凌统,才得以安全渡河。吕蒙、甘宁也是豁出老命逃过了河。这场大战吓得江南百姓心惊胆战,从此“张辽”这个名字成了止儿夜啼的神器。众将领护送着孙权回到营中,孙权重赏了凌统和谷利,然后整顿船只,商议水陆并进的战略,并派人回江南调集更多兵马支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