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上)-第2/3页
杨修打听起了张松的工作:“您现在在蜀中担任何职呀?”张松回应:“惭愧惭愧,我只是滥竽充数混了个别驾的差事,其实干得很不尽职。不知您在朝廷担任什么职务呢?”杨修答:“目前在丞相府任主簿。”
张松抓住机会调侃起来:“早就听你们家世代显赫,怎么不去朝廷做官辅佐皇上,却在这丞相府里做个职员呢?”这话让杨修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尴尬地笑了笑:“虽然我现在只是个角色,但丞相把军政钱粮的重要事务都交给我处理,还经常教导我,让我受益匪浅,所以我就在这里尽心尽力做事呗。”
张松嗤之以鼻:“我听曹丞相这家伙,文不能通晓孔孟之道,武不能领悟孙吴兵法,只会强横霸道地霸占高位,他能教我什么人生大道理?开发我的智慧?别闹了!”修淡定回应:“你这兄弟身处边疆,哪知道我们丞相的深藏不露啊!我这就让你见识见识。”着,修招呼手下从箱子里取出一本书卷,展示给张松看。这本书上赫然写着《孟德新书》五个大字。
张松从头到尾仔细翻阅了一遍,一共十三篇,全都是关于用兵打仗的核心策略。看完后,张松疑惑地问:“你这是本什么书?”修得意地:“这是丞相参照古代经典,尤其是《孙子兵法》十三篇,融合古今智慧编写的新作。你可别瞧丞相没文化,这本书能不能流传千古呢?”张松一听,哈哈大笑:“哎呀我去,这本书在我们蜀中,三岁孩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还敢是‘新书’?实话告诉你吧,这是战国时期某无名氏写的,曹丞相不过偷来冒充自己的杰作,也就是糊弄一下你这样的朋友罢了!”
修一脸不信:“丞相秘而不宣的着作,虽然已经整理成册,但并未公之于世。你你们蜀中儿都能倒背如流,这不是唬人吗?”张松拍着胸脯:“你不信是吧?那我就给你现场朗诵一遍。”于是张松把《孟德新书》一字不差地背诵了一遍,让修惊讶得合不拢嘴:“你这过目不忘的本领,简直是下奇才啊!”要是有现代微博,网友肯定要刷屏点赞:“长得怪异却才华出众,清高疏离又学富五车。话滔滔不绝如三峡泄洪,看书一目十行仿佛开了挂。胆识盖过西蜀群雄,文章贯穿地宇宙。百家诸子学问,对他来就是菜一碟。”
眼看张松准备告辞,修赶紧挽留:“老兄先别急着走,容我再去禀报丞相,安排你和他会面。”张松感激地答应下来。修找到曹操,质问道:“丞相您刚才怎么那么怠慢张松啊?”曹操回答:“他话太嚣张,我才故意冷落他。”修劝道:“丞相连祢衡那样的人都能包容,为啥就不能接纳张松呢?”曹操解释:“祢衡的文章可是当今知名,我实在不忍杀他。而张松又能有什么才能?”修强调:“且不论张松口若悬河、辩才无敌,刚才我拿您的《孟德新书》给他看,他看了一遍就能完整背诵,这种博闻强记世间少樱他这书其实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在蜀中连孩子都会背。”曹操疑惑:“难道我和古人思路撞车了不成?”于是下令把那本书撕碎烧掉。修趁机建议:“这个人可以引荐给您亲自接见,让他感受一下朝的气派。”曹操点头:“明日我在西教场检阅军队,你可以先带他来,让他看看咱们军队的威严阵仗,再让他回去传个话:我很快就要南下江南,然后再去收复川蜀。”修领命而去。
次日,张松和曹操一起来到了西教场。只见曹操精心挑选的五万虎卫精兵整齐排列在操场上,那真是闪瞎眼:头盔甲胄亮得能当镜子使,衣服华丽得像走秀现场;锣鼓敲得跟打雷似的,长矛短剑反射着耀眼的日光;四面八方的队伍排列有序,旌旗招展,人马如云,场面极其壮观。张松斜眼瞅着这阵仗,心里暗自评估。
过了一会儿,曹操指着自己的兵马问张松:“老弟,在你们四川见过这么牛掰的英雄阵容吗?”张松淡定回应:“我们蜀中不玩这一套,我们靠的是仁义治理百姓。”曹操一听脸色瞬间就不好看了,但张松毫不畏惧,一副“你奈我何”的表情。旁边的杨修用眼神疯狂暗示张松别乱来,但张松似乎没接收到信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