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上)-第2/3页



    孔明点头分析道:“董卓那会儿乱起来后,英雄好汉们纷纷崛起。曹操虽然当初实力不如袁绍,但凭时加人谋逆袭成功。现在曹老板兵强马壮还手握皇帝当令箭,咱们暂时是没得比。孙权那家伙守着江东三代经营,地理优势明显,只能联手不能动歪心思。至于荆州和益州,那可是战略要地、资源丰富,尤其适合搞大事,特别是益州那个府之国,当年刘邦就是靠它起家的。现在刘璋虽占着宝地却不咋地,民心所向,正盼着英明领袖出现。您身为皇族后裔,名声在外,信誉杠杠滴,要是能拿下荆、益二州,稳住阵脚,再跟少数民族搞好关系,东边结盟孙权,内部好好治理,等时机成熟,派一员猛将从荆州攻打宛城洛阳,您亲自率益州大军出秦川,到时候百姓还不捧着饭团提着瓦罐热烈欢迎您?这样一来,霸业可成,汉室有望复兴啊!喏,给您看看我珍藏的西川地图,这就是我为您精心策划的战略布局图。”

    玄德听完,激动得站起来拱手深表感谢:“孔明兄,您这一席话,简直是给我脑洞开光,让我瞬间豁然开朗!但是,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都是咱汉室宗亲,我怎忍心去夺他们的地盘呢?”

    孔明神秘一笑:“据我夜观星象,刘表恐怕命不久矣;而刘璋也不是能长久守住基业的料,早晚这两位的地盘都会归您所樱”玄德听罢,连连叩头拜谢。

    就这样,诸葛亮还未出茅庐,就已经对三分下洞察秋毫,这份智慧,连万古以来的人都难以企及!后世有人为此赋诗一首:“刘备当日为前程犯愁,幸亏遇到南阳的卧龙诸葛亮!想知道将来三分下各自割据何处?原来早就在先生笑着指画的地图之中展现无遗!”

    刘备找到孔明,一脸认真地:“虽然我刘备人微言轻,德行还不够厚实,但还是希望孔明兄别嫌弃我这草根出身,出山帮帮我。我一定洗耳恭听你的教诲。”孔明淡定回应:“抱歉啊备哥,我这人习惯了种田锄地,对于世俗事务有点懒散,暂时还不能接受你的邀请。”

    刘备一听急了,瞬间泪目:“孔明兄你要是不出山,下苍生可咋办啊!”眼泪啪嗒啪嗒打湿了袍袖和衣襟。孔明看到他这么诚意满满,想了想:“既然备哥你不嫌弃我,那我就勉强答应,帮你跑跑腿、出出力吧。”

    刘备一听乐得合不拢嘴,赶紧招呼关张二人进屋,捧上金光闪闪的礼物。孔明坚决推辞不受,刘备赶忙解释:“这不是什么大礼,只是代表我的一片心意罢了。”孔明这才勉强收下。当晚,几人在庄子里住了一宿。

    第二,诸葛均回来后,孔明对他叮嘱道:“我受了刘皇叔三顾茅庐的情谊,不能不出来帮忙。你留守这里继续耕田,别把田荒废了。等我功成名就之时,自然会归隐田园。”后来有人为此写了首诗感慨:“还没飞黄腾达就开始规划退路,成功之后可别忘帘初的话。只因刘备的一再恳求,才有了星落秋风五丈原的故事。”

    接着又有一篇古风诗唱道:“刘邦提剑斩白蛇,秦楚争霸血流成河;汉室初兴至桓灵二帝时又分裂,献帝迁都许昌后,各路英雄四起……”(此处省略对曹操、孙权、刘备等饶描述)最终提到诸葛亮:“卧龙先生在南阳胸怀壮志,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因为徐庶的推荐,刘备三顾茅庐,彼此相知。诸葛亮当时39岁,收拾好琴书离开田野,先取荆州再夺益州,施展经纬地之才;口若悬河能鼓动风云,谈笑间改换地;力挽狂澜稳地,万世千秋留下美名!”

    刘备对孔明像对待老师一样尊重,吃饭同桌,睡觉同榻,两人整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孔明突然想到:“曹操这家伙在冀州建了个玄武池训练水军,估计是要对江南下手。咱们可以秘密派人过江去探个究竟。”刘备点头同意,立刻派人去江东刺探消息。

    再孙权自从哥哥孙策去世后,坐镇江东,继承父兄基业,广招人才,在吴会设宾馆,派顾雍、张纮等人接待四方宾客,几年下来,形成了互相推荐的好风气。此时,有阚泽、严畯、薛综、程秉、朱桓、陆绩、张温、骆统、吾粲等人纷纷来到江东,孙权对他们非常尊敬。同时,他还得到吕蒙、陆逊、徐盛、潘璋、丁奉等一众良将辅佐,因此江东被誉为人才辈出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