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上)-第2/3页



    刘备感慨:“颍川真是人才辈出啊!”伊籍接着讲:“以前有个叫殷馗的文大师过,星星都聚集在颍川这片区域,那地方必然卧虎藏龙。”旁边的云长关羽插话:“我听管仲、乐毅都是春秋战国的大牛人,诸葛亮拿自己跟他们比,是不是有点太自信了?”伊籍笑嘻嘻地:“照我看呢,他比这俩可能还不太够格,我觉得他可以比作另外两个人。”

    云长追问:“哪两位?”伊籍揭晓答案:“那就是辅佐周朝兴盛八百年的姜子牙,以及助力汉朝繁荣四百年的张良。”大家听了都惊呆了。伊籍告别时下了台阶仰大笑:“虽然诸葛亮找对了主公,但可惜没生在最好的时代,惋惜啊!”完飘然而去。刘备感叹:“这才是真正的隐居高人啊!”

    第二,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等人来到隆郑远远看到几个农夫在田里耕作并唱着歌:“似锅盖圆溜溜,地如棋盘格子铺;世人争名夺利忙,得意者悠然自得,失意者碌碌无为。南阳有位隐居哥,高卧家中还没睡醒呢!”刘备一听,赶紧拉住一个农夫问:“这首歌谁写的?”农夫回答:“那是诸葛亮先生的作品。”刘备又问:“诸葛亮先生住在哪里?”农夫指点道:“过了这座山,那边有一片高地叫做卧龙冈,冈前疏林中的茅庐,就是诸葛先生的隐居之处。”

    刘备感激涕零,跨上他的马驹一路狂奔。没跑几公里,远远就看见卧龙冈那风景确实非同凡响。后世有位大神写了一篇搞笑版的古风诗,专门描绘这卧龙先生的居住环境:“话襄阳城以西溜达个二十里地,就有一座高山依偎着潺潺流水,山势曲曲折折仿佛压住了云层的根部,流水清脆得像是在石头里榨髓;那地形就像一条困在石头上的龙,形状又如同一只独立在松林间的凤凰;柴门半开半掩,隐约可见茅草屋里有个高手一直赖床不起。翠竹丛丛排列成然屏风,四季篱笆边野花香气四溢;床头堆的全是泛黄的书卷,座上往来的朋友没一个是白;敲门的都是会送果子的猴哥,守门的是夜夜听经的老鹤;兜里藏着名贵古琴和锦缎,墙壁上挂着北斗七星造型的宝剑;这位庐中先生生活够独特,闲暇之余还亲自下田耕作,就等春的惊雷把自己唤醒,然后一嗓子长啸搞定下事。”

    刘备来到这个山庄前,潇洒地下马亲自敲了敲柴门,一个童出来询问。刘备:“我是汉朝左将军、宜城亭侯兼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意来拜访先生。”童眨巴着眼睛:“哎呀,您这一串头衔我记不住啊!”刘备笑道:“你就我刘备来访就校”童回应道:“我家先生今早就出去浪了。”刘备问:“去了哪儿?”童回答:“行踪飘忽不定,鬼知道他跑到哪个旮旯里去了。”刘备又问:“那他什么时候回来呢?”童想了想:“回不回来也不一定,可能三五,也可能十几。”刘备听了满脸惆怅。

    张飞这时候插话了:“既然见不到人,咱们不如直接回去吧。”刘备摆摆手:“再等等,不定一会儿就回来了。”

    云长摸着下巴,调侃道:“要不咱哥儿几个先撤,再派个探子来卧龙这儿打探打探?”玄德点头同意,临走前还不忘跟童交待:“嘿,兄弟,要是你们家先生回来了,记得告诉他刘备大驾光临过啊!”完,他们就骑上马准备离开。走了好几里地,玄德突然勒住马回头欣赏起隆中的风光,那山虽然海拔不高但秀气雅致,水也不深却清澈见底;地虽不大倒也平坦开阔,林子虽不壮观却茂密葱郁;猿猴和仙鹤和谐共处,松树和竹林相映成趣。这景色看得玄德连连点赞。

    正看得入神呢,忽然从山间路走出一位型男,人家那气质,容貌出众、风度翩翩,头戴一顶逍遥帽,身穿一件酷炫的黑布袍,手握一根藜杖,缓缓走来。玄德眼前一亮:“哎呀我去,这一定是传中的卧龙先生没错!”他立刻激动地下马,上前深深一鞠躬,问:“您莫不是卧龙先生吧?”那位型男反问:“哦豁,您是哪位大侠啊?”玄德自豪回应:“我是刘备。”对方哈哈一笑:“我不是孔明,我是孔明的好基友,博陵崔州平是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