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唐长安贺新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描述的,便是唐宋时过年的景象。

        “屠苏”,是一种酒。

        本身也是一种中药剂,因用药八品,也称“八神散”,有祛邪解毒、延年益寿之意。

        而这首诗所以赋名《元日》,那是因为,古代过年所侧重的正日,与现代不同。

        唐朝人没有过春节的说法。

        采用夏正,以正月初一为岁首,故而将新年称为“元正”,也叫“元日”。

        元日一早。

        天刚蒙蒙亮。

        唐朝人便会结束守夜,在院子里竖起长长的杆子,竿顶飘悬着长条形旗子。

        旗子由纸或布做成,随风抖动,意为祈求长寿健康之意....这种“幡子”,后来被小日子国的遣唐使学去,成了鲤鱼旗的前身。

        这一日。

        家家户户中门大开。

        主人欢天喜地的备上丰盛的酒席,拿出“屠苏酒”和“椒柏酒”,准备招待客人。

        得益于房赢的穿越。

        今年的酒品,又多了“梦回贞观”。

        尤其是长安权贵,每家不准备几坛子烈酒,都不好意思开门迎客。

        接下来。

        整个长安城,便开启了大型自助餐模式。

        街上人流如织,喜气洋洋,去朋友亲戚家拜年,走到哪,吃到哪。

        哪怕是素未相识的陌生人,只要抱拳道一句“新年好”,便可以受到主家热情招待,坐下来吃喝一顿。

        这便是“传坐”。

        对元日的重视,还不止于此。

        唐朝也有“黄金周”,每年除夕要放“元正假”,一共七天....区别在与,是大年初一为中心,前后各三天。

        而且是实打实的七天。

        没有借调,年后不用连上七天班,幸福的一批。

        ……

        与此同时。

        太极宫,承天门。

        每年最为隆重的大朝会早已开始。

        从日出之前,整个皇宫便进入了特戒状态,披甲执锐的禁军,值守在每一处角落,黄色大旗和仪仗遍布宫中。

        承天门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