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授课(作收五百加更)-第2/3页



    邺婴之穿齐胸襦裙时,因胸部的发育还算不错,肩膀又宽,倒显得她的腰身很粗。实际上她只是个别地方有些肥胖,而腰身却是婀娜。

    这么一来,温善便了解邺婴之为何会胖了,想必是总是被拘在房中,又没有怎么运动,加上饮食的不均衡、不克制而导致的肥胖。

    “我又不是要教她减肥,我想这些做甚”温善摇了摇头,暗自道。

    邺婴之不知她为何摇头,登时瞪大了眼,问道“怎么了你一直盯着我看,莫非是跟那些老先生一样觉得我没有学习的慧根”

    温善险些没笑出来,这小郡主上次还自恋地问是否看上了她,这次的思维倒是不知道转变到哪儿去了

    虽然她想笑,可神情却是板着的,她略加思索,终于找到了一个符合她刚才的行为的答案,问道“小郡主是否记得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邺婴之其实对求学之事并没有多么上心,不过这些话她万不能当着温善的面说出,便只能道“来向温丞请教课业的。”

    “既然如此,为何不带书籍”

    邺婴之才知道温善为何摇头,她忙道“我带了赵铃,快拿上来。”

    赵铃奉命将一些书籍跟纸笔都拿了上来,这些都是出自宣州的贡品,墨条装在盒子中便已经透出了阵阵墨香。邺婴之将书籍接过来,伸到温善的面前,似要为自己正名一般,嘟着嘴“你看,书”

    温善咬着牙不让自己笑出来,这小郡主也太好拿捏了。她接过书,看了一眼,这是中经之一的仪礼。

    温善在穿越前对科举制度的了解也仅限于“隋唐出现、宋代发展、明清到达巅峰”而已,其具体制度如何也只听历史老师当课外知识大致说过。

    而容朝的科举制度与明清的很大区别便是它是分科取士的,分科便有进士科、明经科等的区别。而进士科与明经科等科目的区别又在与考试内容上的区别,其中科举考试的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经,每经的书籍也不相同。

    不过容朝对于科举的管理方面跟明清一样严格,不仅有糊名制度、回避制度、誊抄制度,连监考官跟改卷的考官都不是同一批人,这极大限度地展现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

    而对于不参加科举考试的皇室子弟而言,最低的限度是在学习孝经、论语等基础儒学经典的情况下,大经至少习一本,中经和小经习两本。

    温善穿越来后把高考前夕的文科生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拼命背书。背多了再加上夫子解释其中的教义、再指点一二,她也就慢慢地累积了不少知识。

    对于前世流传的仪礼原文如何,温善是不得而知了,只因从她接触四书五经开始便听闻太上皇在位时,便曾几次大修古籍、重撰经典,里面的内容多有变更,至于原版倒也还有,可也仅藏了几本在弘文馆、崇文馆等处。

    “你打算在此教我”邺婴之也不知温善在想些什么,那双浅褐色的眼瞳深邃得让她以为是一双乌黑的瞳色。

    “怎会小郡主这边请。”温善道。

    邺婴之听她喊了好几遍“小郡主”,虽然王府上下也这么喊,可那都是喊了许多年的。可她与温善相差不过一岁,却总觉得在温善的眼中自己仍旧是一个孩子,不由得反驳道“我可不小了。”

    “小郡主指的是哪儿不小了”

    “哪儿都不小了”

    温善的目光在她的身上轻轻扫了一遍,道“我知道了。”

    邺婴之觉得自己已经把话说明白了,便不再纠结此事,她的心思已经飞到了温宅的庭园中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