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八章 城头变换大王旗】下



    姑姑生了两女一子,姑父是老实的农民,两人初中同学,相识相知相爱,平淡而又真挚,只是条件不好,要不是宝官爸接济,只有加入打工大军。

    宝官在处理父母后事时,将乡上的修建的三层小楼,除掉门面卖给接任的电管所长外,二三层全给了姑姑家,并跟新所长沟通好关系,姑姑两口子继续在电器门市工作。

    这件事情赢得了两位叔叔的赞赏,毕竟宝官父母太能挣钱,宝官妈妈是乡财政所的会计,财务方面打理得井井有条,要不是车祸意外,宝官家绝对是乡里第一批百万富翁。

    随着两口子意外去世,人情必将跟着淡漠,如果继续经营电器门市,单凭姑父他们,肯定要被人收拾。

    宝官爸主持修建的私人水电站,其中股份转到宝官名下都是二十万,每年分红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四万块。

    还有县财政小区,以宝官妈妈的名义购买的房产,宝官也将之低价处理给三叔家,这也为三叔快速调入县城减轻了经济压力。

    宝官妈妈家,外公外婆都是县里的老干部,两个舅舅都在外地,一个是某军区正团级军官,听说今年有望提升旅长,另一个从省二建公司买断工龄,跟人合伙搞房地产开发。

    宝官从记事以来,断断续续听其他亲戚提过,父母偶尔开玩笑时会谈到一些。

    宝官后来说起过关于父母的事父亲和母亲是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父亲考上市技工学校,母亲考上财会中专。同在市里读书,加上之前的同学关系,父亲向母亲展开猛烈追求。

    据说,当年宝官妈妈是财校一枝花,追的人很多,八十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没多久,年轻人的思想、情感炽烈奔放。宝官母亲面对众多追求者没有丝毫动摇。

    直到有一次,买文具回来的路上被人抢却,刚好碰到宝官爸爸,于是发生了一起“英雄救美”。听说他父亲当时一个人对付三个,被打得满头满脸血,依然挺立在母亲前面。

    宝官当初听到这个故事时,觉得很搞笑。他怀疑父亲是不是买通几个人故意上演一出好戏因为父亲给他的感觉,别说一个打三个,面对一个,他敢出手已经够悬

    而且他母亲那时候很纯洁,干部家庭出身,从小到大规规矩矩,用他们童年时的话形容,叫“根红苗正”。

    他父亲则是教师家庭出身,宝官爷爷十岁的时候赶上新中国成立,读完高中,之后开始教书育人。

    他父亲在家里排行老大,胆子小,被宝官爷爷管教得很严。听说那时候闹运动,宝官爷爷被同事打成臭老九、走资派、反革命分子,他父亲悄悄送饭,被其他小孩抓住后痛打不敢还手。

    后来宝官爷爷被人悄悄勒死,宝官奶奶气得自杀。

    他父亲领着弟弟妹妹跑到乡下老家种地,直到恢复高考后,通过宝官爷爷的几位学生重新回到初中学习。

    父母的结合,遭到外公外婆的强烈反对,因为外公外婆跟爷爷奶奶理念不合,宝官爷爷死前已经担任教委主任,而宝官外公时任县革委副主任,分管科教文卫。

    老辈人说宝官爷爷经常把宝官外公顶得下不来台,很得县里一些老知识分子的敬重。

    直到宝官上初中后,才第一次登门看望外公外婆,反正宝官印像里,外公外婆都是相当严肃,说话很严谨,七十多岁的人,走路从不弯腰,挺得笔直,非常重视等级,严守官场里的规矩。

    宝官打心里害怕二老,反正妈妈不带他去,坚决不去,路上碰到的话,跑过去恭恭敬敬地鞠躬问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