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3/5页
“你何意”贺兰敏蹙眉道。
“臣来一趟不易,便直说了。臣同大哥商量了,他家七娘今个十岁择为太子妃。也算补了他失孙的哀痛。我处十一郎与华昌公主同岁,且尚公主。此事不算前朝事,殿下是做得了主的。”
“太子妃”贺兰敏愈发迷惑, “尚未立太子,哪来的太子妃”
“这亦是臣最担忧的。”贺兰敕环顾四下,凑身压声道, “阿姊,阿梧乃正宫嫡出,为何不封太子,只封豫章王
“由王至太子,古来有之。”贺兰敏道。
贺兰敕闻言,摇首嗤笑了声。
只咽了口茶水,方道,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陛下觉得阿梧长于你我之手,不得圣心,想着还要与皇后再生一个皇子为嗣君。
“阿梧乃嫡长子”
“殿下,我的阿姊”贺兰敕又凑近些,“陛下都不开宫院,这般离经叛道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若是阿梧做不成太子,说句不中听的,等你我百年后,家族可能得几时风光
“纵是眼下,臣得司空位,便未得封侯。长兄倒是封了侯爵,但是官位却到了九卿之末。还有三位叔伯,二品官位品级虽高,但是没有多少实权。小辈里,九位位儿郎,都可只是四五品官职。提了一个三品的可以随时出入官城的中领军给臣女婿徐良,看着是待臣亲厚,说他协助守幽州城有功。但徐良姓徐,亦非我贺兰氏。他当我顽童哄呢”
贺兰敏又咳了阵,半晌道, “孤连陛下面也见不上,谈何做他儿女的主。“
殿下,为了贺兰氏,你等做主
长乐宫的这间殿中,这日来人皆去,唯剩至尊的太后坐在热得躁人的榻上,来来回回萦绕着手足离开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臣会在前朝造势,将声音渡入豫章王耳朵,殿下帮衬着即可。”
这样重复的话语中,偶尔杂入一句谢琼琚的话。“妾动手,再大的事,也不过是在内闱而已。
是数得清的人命”
这一年,自贺兰泽登基,改年号元嘉。
元嘉十月二十,在参加完帝后婚仪后,各地刺史返回各州任职。国中兵马主要屯于三处,一处是李洋的凉州,用于抗击匈奴。一处是公孙缨的幽州,用于抵御高句丽。还有一处驻守在京畿,用于来日的征伐。
大梁十三州,如今尚有南部的交、扬、荆、益四州未普收复。那四州沿海,地广物博,贺兰泽势在必得。否则这大梁便依旧是分裂之态。
故而,此乃朝中局势不稳的第一处。
而第二处不稳在于原本的长安世家门阀,在除夕宴上,对帝王的进献被驳回后,坊间隐隐传谈皇后狐媚,把持后宫。
即便更多的人对此流言多有反驳 “此乃帝后情深,当为夫妻和睦之典范。”又有人附和道, “皇后于关边多有功绩,乃清正端方不输儿郎的巾帼。”
但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所谓权贵更是“权”和“利”当头,对帝王不设后宫,少了他们一条延续尊荣的路途,终究多有不满。
这样的不满,一直延续到元嘉二年的端阳节,发展更甚。
这一年,经不住贺兰敕几多要求,已经沉默许久的贺兰敏到底还是在宴会上,提出了豫章王和华昌公主的婚事。
贺兰敏开口,对上皇帝那冷漠又失望的眼神,便后悔了。但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
其实,原在端阳宴的数日前,她请来贺兰泽,私下问过这两桩婚事。贺兰泽皆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