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头脑风暴-第2/3页



    张要发道:“这个没什么的,既然是合作,我们就应该相互信任,你们那边山多,树多,建筑工这些应该也多,我觉得从你们那边找工人没什么问题的。”

    “有才、阿水,你们觉得呢?”

    张要发问道。

    宋有才:“我觉得没问题。”

    林水:“我也没问题。”

    张要发见大家没什么异议,道:“那就这么定了,富贵、国富,建厂房的建筑工、木工和泥水工这些人手就由你们两人负责。”

    李富贵:“没问题”。

    廖国富:“我也没问题。”

    张要发:“招厂子的长工这个事,等厂子基本上快筹建完毕后,我们五人一起选人手吧。”

    “另外,阿水有财务专长,往后厂子的账目进出事宜就由阿水受累,所以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出资上,阿水也应该少出些资。你们同不同意?”

    宋有才:“我同意。”

    李富贵:“我同意。”

    廖国富:“我同意。”

    三人异口同声道,他们也觉得是应该这样,不然对林水不公平。

    张要发见众人没有异议,继续道:“我们各自负责的这一摊子活计要各自计算好成本。”

    “尤其是建厂房的材料和机器设备这块儿的选择上一定要先了解市场行情,货比三家后将成本测算好。”

    “然后我们五人再将各自负责的板块儿所需的成本合一起拢一拢总账,这样就能计算出均摊到每个人需要分摊的成本投入了。”

    “有才和阿水由于要出地和出财务技能,所以他们二人平均分摊的那部分再匀出一半出来由我们三人均摊。”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占厂子份额的五分之一,分红的时候每个人就按当年可分配利润的五分之一来分红。”

    众人都不约而同地点头同意,都很是佩服张要发的深思熟虑,各种细节都考虑到了,甚至每个人适合做什么都精巧地安排了。

    更是做到了公平公正分摊出资责任,分配得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吃亏,甚至于厂子的建设初期都考虑到了造福于乡民的格局,众人都不约而同地想听张要发的指挥。

    张要发见众人都没有意见,又道:“我们厂子建厂初期,第一年基本上都是在投入,所以第一年就在年底总体测算一次盈余。”

    “第一年的盈余不用于分红,要用于厂子来年运营的准备金,第一年我们都努力抗一抗,先用家里田地的产出收益来填肚子吧,勒紧裤腰带先凑合着过吧。”

    “厂子运营到第二年起,每年年底分一次红,一直到厂子运营到第五年;自第六年起,厂子就每半年分一次红。”

    众人听得眼睛是瓦亮瓦亮的,就连林水都做好了勒紧裤腰带艰苦奋斗三年的思想准备了,没想到第二年就可以开始分红了。

    看来张要发对厂子的发展前景很乐观。

    不过有人还是不免担心起来。

    廖国富做事情向来谨慎,这会儿就提道:“厂子刚开始筹备到经营都很困难,我们又是第一次尝试,也不好巴巴地指着厂子赶紧分红。”

    “先齐心协力将厂子做起来,分红的事要不往后放两年再?最起码我们家里还有几斗薄田,活命是能够活下去的。”

    宋有才也觉得廖国富得有道理,觉得还是先卯足了劲儿将厂子做起来再其他。

    李富贵倒是不这样想:“我们开厂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厂子做起来,能挣到钱,将日子越过越好,也希望能够造福于乡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