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遣还-第2/3页





    听她安慰自己,魏越只是呵呵笑笑,颇为为难道:“我也知开罪卢氏殊为不智,可实在不愿委屈自家,哪怕是区区虚名,也不愿沾染尘埃为人所污。”

    依偎片刻,杜氏道:“姐姐近来与曹氏多有走动,几次规劝后,曹氏答应去邙山看望曹仁兄弟。”

    六年前宋氏满门被杀时,曹氏产下男婴向曹炽求救,可能是担心祸及曹氏,曹炽带着北宫卫士搜走自己的外孙。所以曹氏与家中关系并不亲近,连曹炽的葬礼也没参加,守着一座庄园关起门来孤独过日。

    魏越并不回应什么,脑海中思索着河北各军中的优秀、出众的低级军官。他器重、看好的河内人,乌桓校尉部功曹张晟是太平道成员,这事儿让魏越很受打击。但还有一些不比张晟差多少的低级军官,他准备派人联系一下,可惜共昭不在身边。

    低级军官没资格入京受赏,自己守在京中自然接触不到这些人,自己手下有足够阅历、口才,适合去跟人打交道的只有共昭一个人。共昭是汝南豪强出身,对于大部分小豪强、寒门出身的低级军官来说,共昭有足够的气场能压住对方,起码不会让对方觉得受到轻视。

    连人家豪强出身的共昭都愿意追随魏越做一番事业,那自己追随魏越也不会过于辱没、离奇,容易让人接受一些。

    午饭后,魏越终于提笔书写,开始给自己看重、有印象的军官书写招揽信,告诉他们自己对凉州战事的预言。如果这些人已经从军中转业到地方,或被遣散,又或想做一番事业,他邀请这些人来京中早做准备。

    随后又给家中写信,让开春家中完成春耕后,派部曲五十户来京中;另外让共昭持信去拜访那些他看重的低级军官。

    稍稍犹豫后,魏越将成矩喊来,看着厚厚的一叠书信,成矩情绪难以稳定,瞪大眼睛直问:“少主莫不是信不过臣仆?”

    “何来此言?”

    魏越将书信数了数一共十七封,当着成矩的面塞入木匣,以涂漆封死推给成矩:“随我来京的各家亲戚少年无有专心学业的,若非约束的紧,早就在北郊闯下了祸患。而京中缺乏场地、器械,不利于练武。文不成武不就,岂不是害了这些少年?”

    尽管自己在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那些少年虽敬畏,却始终对他有一种源自行为习惯上的抵制。自己用一种他们所抵制、看不起的途径成功,岂不是证明他们都错了?

    没人会轻易认为传承自父祖的生活方式有错,承认魏越的成功就等于否定自己,承认之前自己及父祖有错。所以这帮少年抵制魏越,以此勉强维持着最后的自尊心。魏越有自尊心,这些少年也有自尊心,这并不奇怪。

    若遇意外,这些少年还是愿意听魏越的调度,可很难认同魏越的成功,他们缺乏足够的勇气去否定自己的过去和自己的父祖,也缺乏足够的智慧寻找一条能兼容的道路。

    在北郊生活的这三个月里,这些少年过的看似散漫自由,可他们过的并不高兴,他们与京中的风气格格不入。哪怕穿着绢罗丝衣,他们走在京都的街道上依旧很不自在,仿佛京城在排斥他们。

    听魏越要将各家少年遣散回去,这让成矩更是难以接受:“少主,这二三子目光短浅,正需要少主指引。遣还阳曲放任不管,此生焉能立功于世?”

    魏越努嘴沉吟,慢悠悠反问:“当年我父子二人随蔡师还五原旧地时,各家如何看待?后,我孤身一人随蔡师南下江东时,各家又是如何说法?”

    见成矩脸色更是难看、窘迫起来,魏越扬起下巴看屋顶:“我人虽不在部中,素来也有所听闻。各家私下多取笑我父母痴人做梦,也耻笑某家背弃祖宗,不远千里投身去做他人奴仆。今日我与成家叔父推心置腹而论,那时有几家诚心祝福我魏氏?又有几家在等着看我魏氏出丑?这些少年自幼耳濡目染,轻视某家之心自幼便存,深植内心,岂是容易更改的?”

    魏越说着轻叹,成矩也垂下头,吱吱唔唔说不出话来。

    “况且少年本该轻狂,这二三子若三五月内对某家敬服有加,反倒是庸俗谄媚之辈,不值一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