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相识故人忆(4)-第2/3页



    他到门后的洗手池洗了把脸,拿了挂在门口的实验室白大褂儿穿上,又到了实验室。

    魏良是山诣青去年被南城大学破格特评为副教授后正式收的第一个学生、也是唯一一个。

    其实他也知道,如果不是因为学校施苦加口压婆力心让劝他好歹收一个学生,以山诣青的性子来讲,他宁可天天泡实验室里试验或手术台上做手术。

    山诣青专业能力强,这是业界公认的事,懂行的人看看他发表的文章在各专业期刊上的影响因子就能知道,更别说他第一次依托学校申报课题,就能顺利拿到手里。

    他们这个团队人不算多,是在山诣青被聘回国前按照他的要求组建起来的,课题方向就是先天性心脏病形成、发展和干预的研究。

    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类心脏病,发病率在活产新生儿中占061,如果没有经过及时治疗,大约就会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患儿会在出生后一年内因为各种并发症而离开这个他们还没来得及感受的世界。

    魏良的妹妹就属于这其中的三分之一。

    因为亲身经历过自己的亲人,甚至是还没来得及成人的亲人因此而离开,更因为亲眼看到过自己的父母是如何悲恸的天天以泪洗面,所以当年魏良在高中毕业时就毫不犹豫的走上了这条学医路。

    临床和科研他本以为是两条分叉路,可了解过山诣青之后,他才明白,这两个就是人的两条腿,左腿往前迈一步,右腿就必须得跟上,就像医学界耳熟能详的那句“在科研中发现问题,在临床中解决问题”。

    山诣青虽然年轻,但名声在行业内很招人,比如他八年制临床医学在读期间就以第一人称发表了二十几篇文章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比如他在毕业前就能跟导师以第三作者身份一同编著专业书,比如在他还

    做主治的时候就因为“快而精”的手术能力而闻名业界,更比如四年前他去斯坦福读hd都能进欧美先心病权威人物dor的研究团队

    魏良当时也是抱着碰运气的心态给山诣青发的邮件,能收到回复被山诣青选到门下读博士,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反复确认了好几遍邮件里的名字又打电话过去确认才确定下来自己真的是那个幸运儿。

    刚开始他忐忑过他虽然能成为他的学生,但他会不会根本就懒得管自己,毕竟大家也都知道他是真的不太愿意收学生。

    可后来的日渐相处,魏良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对于专业上的东西,山诣青向来是倾囊相授的。

    这一年多以来,他从崇拜他的专业逐渐变成崇拜他的整个人。

    只是在这一晚,这份崇拜开始出现裂痕了。

    人无完人,魏良思忖着。

    但说真的,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就说不出来的那种。

    魏良到了实验室里,就给山诣青说了刚刚的那通电话。

    后者除了“嗯”一声外,再没说别的了。

    就搞得他更郁闷。

    山诣青的注意力本来一直在眼前的显微镜和电脑显示出来的数据上,可实在架不住魏良那么大个一男人一直时不时用像是小媳妇似的眼光瞟他。

    他侧了侧头,隔着镜片看了他一眼。

    后者忙假装无事,转回头继续看瓶里的颜色变化。

    山诣青“”

    看来那次在寻城自助餐厅门口有眼力劲又有话就说的魏良确实是他的错觉没错,本质上还是那个下雨天连问自己是不是在给女朋友说话都得想老半天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