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他向她靠近(4)-第2/3页



    一来二往,知道的自然多些。

    所以,好奇心使人进步也不是不无道理的。

    事实证明,保持好奇心,人才有前进的动力。

    不过

    “你刚刚说你七岁之前一直住在香港所以,”应如是抽了张纸巾擦擦应棉朵嘴角的汤渍,看他,“你不是南城本地人”

    “南城至少七成不是本地人,”山诣青看她,眉峰微扬,“我上次不是说过了”

    是,她是听他说过,可怎么说呢,她下意识是把他排除在外的。

    “刚刚在公园我听那个阿姨的意思,你家里人也都住在南城,所以你们是后来才搬来这里的”

    山诣青颔首“嗯”了声,“我准备读初中的时候。”

    初中

    应如是懵了懵,想到他刚刚说的在香港住到七岁,所以理所当然的想他七岁就读初中

    虽然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也有人十三岁就读大学的例子。

    只是一定要这么学霸的吗

    她从小到大成绩优异,听见师友长辈们的夸奖是家常便饭的事,可是自从有了她家小姑娘,她就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没想到面前的这个男人,更是刷新了她的认知。

    山诣青看着她微微撑大的浅棕色瞳仁,看着里面难掩的吃惊,回想刚刚的话,大约猜出来她在想什么,遂好笑的狙断她对自己的“强行学霸”光环。

    “离开香港后,我并不是直接来的南城,”他告诉她。

    应如是被他勾了好奇心,又怕问太多招人厌烦,正犹豫的时候,却听对面的男人主动说了一段她自己绝对没想到的事。

    “我现在父亲的老家也不是南城,”山诣青平视着她,嘴角抿着淡淡的笑,“我母亲再婚后,我们在他们两人相遇的地方生活了几年,直到二十年前,他被西甫大学聘为教授才搬来的南城。”

    猝不及防听了人的虽然这“”还是“”主人自

    己主动爆出来的,可还是怎么说呢

    就有点一言难尽。

    好像有那么一点理解别人在听到自己身世时,是何心情了。

    应如是在心里想着,就是那种不论你自己本身性格如何,在其他人的眼里你还是会不一样。

    这种不一样,也许是同情,也许是心疼,也许是排斥,或许也会七七八八夹杂着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小心思。

    这时候,远不会安慰人的人,就会显得傻

    乎乎的。

    应如是一双筷子悬在那碟饺子的上方,看着他,这一筷子也不知为何怎么也落不下去了。

    虽然两人也没见过几面,但她对他的印象,像是在美国时,

    anden和她说过的那些关于他优秀的科研能力;在南城医院时,护士言辞中对工作当中山医生的崇拜;甚至包括和他相处的这寥寥几次,这些表面上的为人处事,礼貌周到

    看人人品不能只看他对熟悉人的态度,还要看他对陌生人的。

    而山诣青在她的这一认知里,显然是可圈可点的。

    这种可圈可点,自然会让她下意识的把他归类为成长在双亲健全,父母恩爱的完美家庭里。

    乍一听到这个,应如是确实有些没有防备。

    店里其实有些吵,但刚开始吃饭时渐渐习惯之后也就觉得没那么吵了,可在这一瞬间,四周喧嚷的声音却忽然像是被放大了无数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