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热信号-第2/3页
玉汗国夫妇很可能与“小女孩儿”事件有关,保水剂一定有特殊的用途!
大卫又找到布劳恩教授,教授听了大卫的苦恼和问题,忍不住笑了,说道:
“我是搞天文和天体物理的。保水剂?这你得问农业学家呀?”
大卫苦笑着,说道:
“那就把保水剂先放一放,您再给我讲讲特斯拉理论以及超视野号的实验吧,玉汗人已经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他们对付我们的手段与特斯拉理论有关。”
布劳恩教授讲起了 2015年 7月 14日,超视野号探测器在冥王星附近进行的验证特斯拉超光波存在的实验。
为了在预定时间到达冥王星,超视野号发射速度达到 16.2公里每秒,是发射速度最快的航天器。
除发射速度快之外,还需要尽可能给航天器减重,飞船总重量不能超过半吨。
航天器中携带了必备动力系统、各类成像系统和核燃料,留给超光波实验的仪器的空间和载重量少得可怜。
T计划研究人员绞尽脑汁,设计出了一个可以利用最少的仪器设备得到可靠验证结果的实验方案。
实验是这样的:根据特斯拉的理论,任何物体的直径大于超光波的波长,该物体将会被入射,吸收的能量会使物体表面异常发热。
实验人员将 18万公里长的纳米级直径的碳纤维丝线,放置在探测器后部。
接近到达冥王星时,一个超小型的动力装置弹射出舱, 18万公里外利用惯性与航天器保持同向同速,丝线拉直,系于小型动力装置和飞船两端。
如果存在超光波,丝线的温度会升高到几百开尔文。
即便这样,另一个难题是,航天器内的设备无法直接测得丝线的表面温度,在丝线上安装传感器是不可行的。
科学家们让超视野号携带了两台专门的仪器:太阳风分析仪( SWAP)和高能粒子频谱仪( PEPSSI)。
冥王星大气中逃逸的中性原子,在太阳风的作用下会变成带电的高能粒子,通过两台仪器可以比较临近和远离丝线表面的高能粒子的差异推算出丝线表面的温度。
如果丝线表面温度是几百开尔文就验证了超光波的存在,如果测得的仅仅是与环境一样的温度,即 3开尔文左右,则超光波理论就是错的。
简单一点说,如果存在超光波,那么丝线就会发热,临近丝线的粒子就会比远离或者较正常的粒子有更强烈的异常的电磁反应。
也就是,临近粒子正常,超光波不存在,临近粒子异常,超光波的存在就被直接证明了。
完成实验至关重要的一个条件是有足够强度的太阳风,因为超视野号探测器速度很快,到达冥王星也几乎是一掠而过。
为了确保当时有足够强度的太阳风, T计划研究人员提前 9年多,把实验时间定在了 2015年 7月 14日。
也就是木星与轩辕十四相合的这一天。
因为该天象的太阳活动受超光波遮挡关系影响最为强烈,太阳风强度增加的概率最高。
“后来的结果已经跟你说过了, 7月 14日太阳风如期而至,我们也成功地测到了异常的热信号,直接验证特斯拉预言超光波的实验圆满成功。”布劳恩教授自豪地说道。
“我明白了,教授。不过,我好奇的是,如果在近地轨道上做这个实验,是不是可以用更直接的实验方法?”大卫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