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好姐妹,见面分一半-第2/3页



    小子起了争强之心,希望能找机会再与县主一决高下,所以才尾随她去了南宁。”

    李匡的回答,是李伯昌在胶州,就叮嘱过他的。

    回了上京,特别是在配合审案,或者陛下召见时,切不可露出对楚家任何人的亲近之意。

    李匡虽然心里难受,还是知道这是大局,不得已,只能在堂上如此作答。

    林华斌与离阳侯交换了一下眼神,点了点头,彼此意会。

    李匡这么说,他就知道折子怎么写了。

    南宁王还真是运气好,有彼此不合的两家人替他作证,可信度大大提升。

    离阳侯心道:“李家这小子,还算上道。说的这话,差点连我都信了。”

    李家怕皇帝猜忌,离阳侯其实也怕。

    原本皇帝就对楚家人处处防备限制,南宁王的案子,因两家小辈的卷入,把楚李两家都卷了进去。

    本来一件非常好说清楚的案子,如果被皇帝想成了藩王与两家武勋的勾结,那可就不得了了。

    幸好离阳侯和林华斌的关系还可以,林华斌为人也算正值,不会故意栽赃惹事。

    离阳侯刚才跟林华斌提到了大战在即,不想朝局不稳的意思。

    林华斌立即懂了潜台词,表示自己会注意上折时的言辞的。

    王庭和王星然兄妹,早就回了上京。

    有王丞相提点,也没有乱说话。

    于是,楚天骄和李匡二人的证词,呈报到皇帝跟前时,便成了李匡找楚天骄寻仇,一路尾随她去了南宁,准备伺机找楚天骄比武斗狠。

    楚天骄和王庭等人游学走到南宁时,准备去拜访陆钰,却无意中发现了南宁王府气氛怪异,于是夜探南宁王府,发现了南宁王中毒被软禁。

    楚天骄救南宁王,巧遇一直跟踪她的李匡。

    在大义面前,李匡做出了选择,帮着救了南宁王。

    因南宁王提到东夷奸细,楚天骄混入梁府查探,李匡不甘示弱,也潜入了梁府。

    这才有了李匡偷听到谢容安那袭话。

    两人被梁成和谢容安的人发现,逃亡时合作了一把,一起逃到了湘南都督府报案。

    即使是这样,皇帝看到折子,心里还是不舒服。

    为了让南宁王身败名裂,他要求三司会审,且允许大众旁听。

    这一下,满上京城的人都知道南宁王昏聩,王府居然混进了东夷奸细的事。

    南宁王因此在百姓中得了个“糊涂王爷”的称号。

    皇帝对此很满意。

    没了名声,即使南宁王是皇弟又如何,以后就算他想干点什么,也没有百姓愿意跟随他了。

    三司会审的结果,和大理寺呈报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这一次,文官齐齐熄火,没有从中做手脚。

    一方面,这有南宁王府暗中打点的效果。

    另一方面,谁也不敢同时得罪楚李两家。

    会审结果呈报御前,南宁王御下不严,昏聩糊涂,致使东夷奸细混入这罪是逃不掉了。

    但要想定南宁王谋反,或是叛国,肯定是定不了了。

    南宁王的亲王爵位,是先帝赐予的,非谋逆大罪,皇帝也不好给他褫夺了。

    幸好南宁王自己上折子,自称昏聩不足以治理封地,请旨朝廷收回南宁封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